蒋春娥 洛阳 网络六期 坚持分享第751天
所有的惩罚方式都与打孩子一样应该被禁止吗?我认为在养育孩子时需要一定的惩罚,有些类型的惩罚可以传授孩子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也可以称得上是道德教育。
对父母或老师来说,在孩子做出某些不被允许的行为之后,有时候很有必要剥夺他的某种特权。这种惩罚包含一个基本的原则:惩罚不是也不应该是教育者对孩子的报复和反击。如果这种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他必须是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而导致的合理的,必然的后果。
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六岁的玛格丽特正处于某种不可理喻的情绪之中。这是星期天的下午,她想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公园玩,但外面快要下雨了,似乎最好还是呆在家里。妈妈试图让他用画画打发时间。然后呢,又让他给洋娃娃缝衣服。之后呢,让他剪图片,通常这些活动都能吸引玛格丽特,但今天没有一样能让他变得有兴趣,他变得烦躁,不停地发牢骚嘲笑妹妹,抢妹妹的玩具,还试图关掉爸爸正在看的电视节目,甚至还用刺耳的歌声,压住电视节目的声音。在遭到责备之后,他的牢骚变得更多,还变本加厉想出各种办法激惹大家。最后,爸爸严厉地对她说,她必须离开客厅回自己房间去,当她能够控制自己时才可以再次回来与大家待在一起。
在这里惩罚的教育目标摆在了玛格丽特的面前,如果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定要骚扰大家的话,他就必须暂时离开家庭活动,作为一种惩罚。这对于玛格丽特的行为来说是一个合理的,必然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在告诉他,我们不能让你为违拗、固执的行为,打扰全家,我们要求你必须回自己的房间,直到你觉得自己可以再次成为一名理智的家庭成员,我们再欢迎你回来和我们呆在一起。这种惩罚的公正性也显而易见,至少在她平静之后是这样子。
但是现在让我们假设父亲改变了这个惩罚。他说,现在你回自己的房间直到吃晚饭时才准出来。这样的话,玛格丽特将不得不在自己的房间里,煎熬三个小时。在三个小时里,他可能会把全部的心思都用来想象如何复仇,而不是懊恼自己刚才那幼稚的行为。这样,他就从惩罚中就学不到什么东西,我们很容易从中得出一个原则,如果惩罚力度过大,超过了孩子能够忍受的范围,惩罚就毫无益处,只会加深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感觉,并会引起敌意和报复情绪,没有哪个孩子能从这种极端的屈辱中获益。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要保持自己,因为骚扰家人的安宁而产生的内疚感,或者只是记住自己为什么被驱逐半个小时都太长了。所以,玛格丽特的父亲,给玛格丽特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权,在他感受到能够控制自己时就可以回来,一家人呆在一起。这意味着他可能要在自己的房间里呆5分钟,1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无论多久都取决于他在这种情况下让自己冷静下来所需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