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就在小D休年假期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开考了。部门负责人以为他休假是为了专心备考,却发现他朋友圈的最新动态,竟然是在外地旅游。一看考试名单,没有他的名字。
于是负责人给D发了短信,问他怎么不报名参加考试,这可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小D回复说,自己就不去凑热闹了,考不过那些学霸的。
其实小D所说的那些学霸,大部分读的大学都没他有名。只是小D自己不够上心,抓得不紧,准备不足,所以放弃了这次考试。而且在平时的聊天中,对于“有编无编”的问题,小D总喜欢说以“平常心”来对待。
对于小D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负责人只能回过去一个白眼表情。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在20来30岁的光景,就看淡了所谓的得失荣辱,那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危机四伏。
所谓的知足常乐,并非是让你停滞进取的决心,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已拥有足够的战果,经历了一定的得失,才有资格说这个。年纪轻轻就追求岁月静好,现世安逸,这不是知足常乐,而是彻头彻尾的懒惰成性!
不满现实状况,但又不愿改变。想要拥有更多,却又不愿吃苦。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常态。所以才有人说,很多人在二十几岁时,就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因为这样的人生,一眼就可以看到头。
贰
前几年,报社记者部负责人通知大家说,市里准备邀请专家来搞一个短视频培训班,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尤其是年轻的同志。
结果临到截止日期的时候,报名的人还是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人私下说,学什么短视频制作,我们平时又用不到那些东西,能写好文章拍好照片就行。
后来又有一个无人机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参加考试,就有机会拿证。结果也是一追二求三威胁,才勉强凑够人数。他们认为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有少部分人掌握就好,到时候完全可以借用。
现在一切变化太快,技术革新一日千里。原本就是要靠技术吃饭的人,却不紧跟着科技的步伐,就梦想着靠大学毕业时的那点“三脚猫功夫”混吃等死,这未免太傻太天真了。
结果,传统媒体迎来新一轮改革,报社和广播电视台合并,裁撤了30%的员工。而被辞退的这些人,大多不是“老弱病残”,而是基础不牢,不思进取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身无长物,连编制都懒得考,却把业余时间都花在游戏的打怪通关里了。
媒体改革进入融合发展期,报社、电视台传统媒体或横向融合或纵向融合,记者也不再严格以报纸记者、电视记者、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区分。
你现在要想进入媒体单位工作,必须同时具备拍编写技能,既有传统媒体思维,又有新媒体运营技巧,否则你就很难谋得一岗半职。就算进入一些私人的小文化传媒公司,也开始要求你一专多能。
叁
以前有人说,“看到朋友圈里别人都比我过得好,我就不开心”这样的人看似有点心胸狭窄,小家子气,但这正是人之常情,说明自己还有诉求和想法,尚有可取之处。
悲哀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看到别人都“比我美,比我优秀,比我活得精彩”,心里已激荡不起更多的波澜。他们或许早已不相信那就是生活的全部,或许相信,心态已然改变。
现在的年轻人貌似越来越“佛系”,多了一份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还未看惯春花秋月,还没看够世间繁华,却已一副老僧入定的人生姿态。认为别人有别人的精彩,自己也有自己的快活。
看到别人升职加薪,休假到处旅行,追寻诗和远方,自己却凭空多出一份平常心。认为那也没什么了不起,说如果我有钱有闲,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甚至摊一摊手,说自己想拥有的一切,岁月都会一一送上。
看过了太多别人的成功,认为这样的成功也可以复制,只要自己舍得投身去做就行。相信别人的一夜成名,如果自己足够幸运,也可以成为时代的宠儿。
他们可以为各种人等、各种现象,找到合情合理的解释,认为存在即合理,好让自己继续心安理得。结果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因为知了不等于行了,说了不等于干了,想了不等于动了。只有马上行动,知行合一,在事上练,苦过痛过累过,才有成长和进步,才有可能改变人生。
何况现在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没有了想法,还常常把“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挂在嘴边。所以才有话说,有些人在20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只是到70岁才埋。希望你还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