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的文章里说到了一位把孩子学习时间塞得满满当当的全职妈妈。
结果呢?孩子反而越学越差,上课直言听不懂。
长时间的学习就是了不起吗?
类比一下我们的工作吧。
长时间的工作,老板会觉得我们了不起,给我们加薪吗?
实际上超过规定时间完成任务,说不定还要到受到责罚。
失去老板对我们的信任。
以此,我们反观孩子的学习。
如果制定好学习计划,每天的学习任务其实是越短时间完成,才越了不起。
可是老有家长给自己的孩子额外布置很多其他作业。
你看,又是“学习时间越长,学得越好”的思想在作怪。
让我来告诉你,这样做的错处在哪里:
首先,你让孩子学会了拖延。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老板给你总也完不成的工作,你还会积极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吗?
我想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方法就是“磨洋工”。让老板看见你总在工作,即便完不成,也不好意思怪你。
你的孩子其实也是这样想的。
反正,做完手上的作业,还有其他更多更难的作业,我就慢慢做,慢慢拖。不到最后时刻,绝不做完。
这样,妈妈也不好意思批评我。毕竟我一直都在学呢。
其次,你让孩子养成了被动学习的坏习惯。
我们总是有很多大道理讲给孩子听:
“你不得不学!”
“学习很重要……”
你会发现,苦口婆心一两次,孩子的眼睛里还有反应,说多了,孩子根本都不待理你。
为什么呢?
你推得太急,做得太满——孩子没有时间思考学习到底是什么东西。
灌输得越多,孩子对学习探索的空间就越狭窄,慢慢地就不再思考学习这件事情,只是按部就班,例行公事。
被动学习,没有思考地学习,没有内驱力地学习,没有热情的学习,即便坚持着,也是异常痛苦,学习效果也可行而知。
学习是手段,不是目的
你有没有跟孩子促膝长谈过“为什么要学习?”
用心的家长肯定谈过。
那你是怎样谈的呢?
无外乎两种:
第一,学习可以让以后的人生更自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第二,学习能使自己有足够的技能,将来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这都是太正确不过的答案。
这两种回答,都体现了:
学习是人生的过程,学习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反观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好像已经本末倒置了。
我们以学习为目的,过分注重学习的结果(排名、分数),却忽视了孩子如何在学,学习体验又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学习?
如果你还没有和孩子谈论过这个话题。最好能在气氛融洽的时候谈一谈。
你可以告诉他,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自我成长”。
把会的东西做会;
把看不见的东西看见;
把不理解的东西理解;
看到一个事件和一个现象,有自己的想法;
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并利用一切知识储备去解决它们。
不要和人比较
如果,学习的目的是自我成长。
那与人比较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吗?
你觉得会。因为不断超越别人,就能进步,就能实现自我成长。
所以,高考那会,老师对我们说,把你的同桌“干掉”,你就️又离理想的大学更进一步了。
还有一种思想也存在在很多孩子心里:我想做唯一的自己。
我不想竞争和较量,我就按我自己的节奏,做唯一的自己。
秉持这两种观点的孩子,都不理解学习的本质。
一心想“干掉”同桌(同学)的孩子,会滋生嫉妒之心,有嫉妒之心的孩子,学习目的就不单纯,学习的过程就缺乏交流和互动。他会担心,我学会的东西,不能让其他人知道;我要把自己的努力隐藏起来,然后一鸣惊人。
如果天天把心思用在这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上,他是无法潜心于学习的。
学习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态度,和良性友好的竞争环境。
另一类“做自己”的孩子,大多是内心平和的,他们对公众无害的样子,很讨人“喜欢”。
但是唯独对自己非常不利。
因为,在学习面前,他安于现状,固步自封。
这同样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他变相地在拒绝成长。
“唯一的自己”应该是不满足于“当前的自己”;而应该是从现在起,成长以后,才变成“唯一的自己”。
在竞争中获胜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在竞争中遇到更好的自己,不断完善着的自己。
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很抱歉,世界上没有让自己一下子突飞猛进、突然聪明的学习方法。
我们只能在不断地摸索中去找寻。
上学、补习、一对一指导……
那都是被别人强加给孩子的。
如果孩子已经被父母和老师贴上了“笨蛋”的标签,我想再多额外的帮助,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负担和“鄙视”。
唯有自己,才能最终将自己改变。
不依靠别人,自己去思考和实践,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唯一”的学习之法!
PS:《垫底辣妹》——本周会继续和大家探讨坪田信贵老师教给我们的“笨蛋”学习法。
承认自己是笨蛋,其实是聪明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