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日本前几天捐赠武汉抗疫物质上的留言,感动了许多人,但有更多的人看到这八个字后,立马查度娘才知道原文出处、大意,再置于武汉疫情现状,方知日本用心之深,更是慨叹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些地方比我们做得更好。
今天,看到日本舞鹤市驰援的另外一批抗疫物质,包装箱上面,白纸黑纸醒目地印着: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只一眼,瞬间泪目。
抛开历史、政-治等因素,日本把我们祖宗留下的文化精髓不仅吸收、遵循、传承,并且运用得得心应手,这不是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再反观我们,具体到我们写作者身上(包括我自己),写下的文字很多真的只是一个个字,没有温度、没有情怀、没有内涵,就像一个个立在田间地头的稻草人,虽然姿势张扬,却无血没肉。
因为工作原因,我曾和数位日方人员打过交道,当然,也都是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
大概十年前,日本著名书法家柳田泰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展,中国美术馆是书画艺术的殿堂,也是国内展览最高级别的展览。
通过翻译,我们交流了中国传统书法对日本的深远影响,从唐代开始,他们的大批遣唐使带去了我们国家最先进的文化,并传承至今。
交流过程中,柳田一直称中国为“父国”,他出生豪门少时即在寺庙修行,并潜心研究、学习中国传统书法,我们一起欣赏了他展览的作品,皆为隶书,不失厚重、大气、沉稳,尽显功底。
和柳田泰山先生合影
另外一次,日方一位女教授带着自己的四位研究生弟子,来清华进行学术交流,休息时,我和朋友请他们小聚,主要是教授讲她家族收藏的几件瓷器中的青花釉里红,这种烧制技术应该是被他们偷学的,后来在我们这边失传。了解后,心里五味杂陈。
当我拿出自己收藏的一副蓝宣泥金的楷书《心经》作品请他们欣赏时,教授和他的学生竟然相继去了洗手间,我困惑时,他们已回来。
原来出于尊重,他们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先净手。
展开作品后,他们的举动再一次让我震撼,教授深深鞠躬,四名学生齐刷刷地单膝曲地,谨慎地接过作品欣赏,这就是他们对书法艺术品的态度。
好像扯远了,回到正文,作为写作者,我们对待写作的态度如何,作品的质量就立马显现。别人的国家,运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好似信手拈来,我们呢?
坦白说,看到日本援助的物质上的古诗词,我是自叹不如的,也给了自己警醒,用心写,才能出作品而不是口水。
附:王昌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