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期中考试结束了,期中考试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考试,考试分数出来后,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可以理解孩子们的欢喜和愁,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我也这样。这些愁和欢喜包含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包含对自己能力的一个评价。但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一次普通考试,我要帮助孩子们认清这些普通考试的意义,帮助他们从“欢喜”和“愁”里解放出来。
我们都听过“原生家庭”,必须有某个人觉醒,开始行动,才可能让后代从原生家庭的不利因素里解放出来。在教育领域也存在“原生考试环境”,这是我借用“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生造出来的。是希望大家明白“原生考试环境”对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影响。
考试后, 考得好,老师和家长就表扬,学生就非常开心,信心大增;考得不好,老师和家长就批评,学生就伤心,自我否定。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就让考得好的学生趾高气扬,考得差的孩子无地自容。可是人生中虽需要经历很多次考试,真正对我们的人生有影响的只有那么两三次考试。但有些孩子在这些普通考试中就已经被彻底打败了 ,再也不相信自己了。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正确面对这些普通考试,明白这些考试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我告诉学生我们要“考前重视考试,考后蔑视考试”。不管是大还是小的考试,在考前我们都应该认真准备,因为一个好的分数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肯定,对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是有帮助的。但是考完之后,就得蔑视它。考得好已经是过去了 ,考得不好更要明白它已经是过去式了。一个已经在这个时空中消失了的事情,我们要减少它对自己的伤害,就让它过去。试想,十年二十年过后, 你还能记得这次考试吗?那么这次考试考多考少对我们的人生又没有任何影响,将来也铁定忘记,不如就从此刻忘记它吧。我告诉学生,我学生时代的数不清的考试,我现在唯一记得的就是高考了, 甚至高考各科分数,我也只记得考得最好的语文和考得最差的数学了。高考尚且如此,又何必在乎那些将来都不会存在于记忆中的考试呢!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不用在乎平时的考试,平时的考试并不是说毫无意义,它们也是有价值的。我们要让学生看到它们的价值,而不是只关注分数。考试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因此考完之后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通过考试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解决它。除了这个作用,我看不出平时考试还有什么价值。但孩子们因为曾经的“原生考试环境”的影响,只沉浸在分数高低的开心和难过之中,根本不把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上。那么下次考试的时候,还是重复之前的错误 ,还是伤之前伤的心,这非常类似于陷入原生家庭中无法走出来的每一个人。因此,我们得帮学生们走出来。
通常,每次考试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给学生讲知识点,我致力于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现在考试完之后是网络阅卷 ,学生的答题卡上没有分数,每次讲评试卷前,我都要花时间把试卷上的23道每一题的分数都念给每一个学生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不重视学生总的分数的高低,但我重视他们每一道题的分数。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数最高的学生也有做得很糟的一道题,分数最低的学生的某一道题可能是满分。我就是想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具有优势,但也有努力的方向。讲评试卷的时候以某个学生某一道低分题作为讲评材料,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很多学生都会被提到,没有学生会因为某一道题分少而难过,他们也能把精力集中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上。
同时,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舆论影响,不让敏感的孩子受伤。昨天有学生让我跟他们念一念自己的总分和排名,我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不想知道的我就不念,想知道的我才念。念完之后有几个孩子排在了一百名之后,他们实际的排名应该在一百名之内才是正常的。这时班里有个考得好点儿的同学就笑出了声,这个笑声有点儿幸灾乐祸的意味。当时我就制止了他,告诉他,他的笑声显得非常不厚道。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好就沾沾自喜。后面在讲评试卷的时候,这个发笑的学生有一道题是全班最低分,我们把它当做了讲评材料。我想这位发笑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一次考得好不足以沾沾自喜,更不应该嘲笑他人, 更何况自己还有不足之处。
我们都知道“原生考试环境”是如何形成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致力于改变这种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一次普通考试的真正意义在哪里,不要在一次又一次考试中迷失了自己。当然,若能改变原生考试环境就更好了,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