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妈妈又在吼孩子了:
“这么简单都不会!”
“都几点了,还不去洗漱!”
“不许哭!”……
从一开始能听见孩子放声大哭,到后来妈妈再怎么吼都听不见孩子的哭声。
从一二年级孩子活蹦乱跳的,到现在五年级一在电梯里碰见,总是一副低着头不语的模样,每次我特意和他打招呼也都是不理人,他妈妈总是又尴尬又无奈得表示,没办法,现在就这个样子,我们叫他也是这样。
一个纯真的孩子失去哭的权利和表达的能力,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们经常会听见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许哭!
进化心理学英国科学家Morten L Kringelbach说:
“婴儿和孩子的哭声,会给父母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让父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孩子的哭声让成年人感到烦躁,所以多数家长因此讨厌孩子哭闹,只要孩子一哭,甚至是一有要哭的苗头就当即勒令,不许哭!再哭也许就是一顿暴揍。
多少孩子就这么生生把欲掉的眼泪憋回去。
久而久之,孩子便是有天大的委屈,再想哭也学会了憋住不哭,多么想找人讲话也不愿和父母讲了。
让孩子哭出来有多重要
哭,是一种示弱,也是一种本能
孩子遇事第一反应是哭,是由大脑决定的。
我们大脑中情绪反应和加工的脑区主要是杏仁核,同时杏仁核还负责我们的情绪记忆。
杏仁核属于我们人类和生存有关的神经中枢,它能让我们快速判断环境是否安全,我们是应该战斗还是逃跑。
大脑前额叶则和信息的逻辑分析加工、冲动抑制、认知、注意力调控等有关。
当我们接收到外界各种信息刺激的时候,首先到达的是杏仁核,然后才到达理智加工中心。所以我们遇到各种状况的时候,首先会快速经历相应的情绪反应,然后才是理性加工。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脑前额叶等理智加工有关的脑区是非常不成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到青春期后期或者成年期早期才能达到相对成熟的状态。
所以,用成年人的准则去要求孩子遇事不许哭,真的是在“欺负”孩子。
哭,是建立安全感的开始。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哇哇大哭,直到妈妈给奶喝,感受到妈妈身体的温度,才开始慢慢不哭,因为感受到了“安全”。
在孩子心智未成熟前,如果没有成人精神上的呵护,孩子就会恐慌,会没有安全感,变得退缩和畏惧。
记得何炅曾在一个节目中说:“小时候,我爸爸的原则是‘谁哭谁没理。”
何炅有个哥哥,小时候他常和哥哥打架,爸爸只允许他们讲道理,不允许他们哭。何炅每次都哭,他爸就呵斥他:“不许哭。”
可听了爸爸的话,小何炅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本能的感受不被接纳,安全感就很难建立起来。
要知道,被爱,才会去爱;被接纳,才有安全感。
哭,是一种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喜怒哀乐,是人正常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允许孩子哭,就是不接纳孩子的情绪。
心理学家称:“长大后,不会控制情绪的人,是因为小时候,脑神经回路在发展的关键期没有收到适当的营养和照顾。”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复杂的情绪,或许哭是唯一他会的。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开始。
因此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应该孩子一哭就制止,而是要在孩子哭闹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去感受情绪、表达情绪、梳理情绪,最后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努力,学会可以用除了哭以外更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会表达自我情绪和情感的孩子有多赚
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语言表达。
会表达的孩子,无论是在日常交往,还是受到委屈,或者遇到矛盾时,都能游刃有余,轻松自得。



孙俪家的等等就是一个这样惹人爱的孩子,不管是什么情况下,等等总能在合适的的时刻表达自己的情感,善解人意,可爱可亲,不仅邓超孙俪俩夫妇天天被哄得幸福得像花一样,就连吃瓜群众,都是一副无比羡慕嫉妒的模样。
哈佛大学讲师苏珊·大卫认为:一味的地强调正面思考,忽视负面情绪,情绪敏感力就会不足,孩子会无法敏锐体会到他人的感受。
等等能这样同理自己的父母,可想而知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孙俪这对父母平日里也同样无比重视和理解孩子的各种感受。
“别人家孩子”背后往往是“别人家父母”不懈的努力。
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曾说:“在早期的成长中,‘哭’能在爸妈和孩子间引发依恋情绪。”
因此,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从小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对亲子关系最好的保护。允许孩子哭,也是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这个世界的第一步。
孩子,你可以大胆放声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