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路周游列国,没有明确的目标,一路上都是和学生们商量着去哪里。之前孔子任性一把,想去蛮夷之地,学生们不赞同,于是折中去了陈国。孔子吵着要回老家,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吗?
论语说孔子想回老家,学生们很理解老师。于是他们一路向北,来到了卫国的一个小城市蒲城。
蒲城的贵族正在闹独立,看到孔子师徒来到本地,考虑到孔子和卫灵公的关系,就要把孔子抓起来。
孔子师徒有了在匡城被绑架的教训,他们现在随身都带着武器,要和蒲城人拼命。蒲城人一看孔子不好惹,就关了城门,不让孔子过。并且和孔子提出要求,你们去哪都行,就是不能去卫国都城,不能加入卫灵公的阵营。
孔子马上满口答应,说我是回鲁国,不去商丘。蒲城人还是不放心,就专门和孔子搞了个盟誓仪式,“如果谁违反约定,就会遭到神灵惩罚”。孔子痛快的答应,然而马上就违约。
孔子离开蒲城,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卫国的都城而去。连学生们都懵了,子贡问老师,咱可是盟过誓言的。孔子倒说的轻描淡写“要盟也,神不听”。那是被胁迫签订的盟誓,不算数。学生都没琢磨透老师到底几个意思。
卫灵公听说孔子回来了,亲自出城门迎接,比上一次会见、比在陈国的待遇都豪华。孔子也是人生第一次收到如此高的礼遇。
卫灵公之所以隆重的欢迎孔子,是因为卫国和晋国已经打起来了,局势对卫国不利。卫灵公现在是急需人才,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孔子的身体住在了商丘,可是心却在晋国,他很想去晋国,因为一个特殊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