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是一种高级工具。这样说,是和石斧、石锤这样的原始工具相比的。实际上,从人类开始试着把不同种类的木头、石头和矿物组合成需要的形态开始,机械也就开始萌芽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机械能的使用水平,完全决定了一个族群甚至是一个国家在生存竞争中的胜败。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业蒸汽机为发端,把能源从机械能全面转移到热能。这个步骤极大地增加了所有机械的效率,也使得现代工业得以奠基,被冠以革命之名,毫不为过。但要注意的是,机械在这个过程中并未退场,而是以全新的能源为基础,发展出了各式各样适用于不同环境的形态。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技术的系统化为支撑,以电气化全面铺开为表现的。电力的大规模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取代了蒸汽能源--当然,火电厂和核电厂使用的发电技术核心仍然是从蒸汽机发展而来的,只是技术含量不可同日而语。电力驱动的机械效率更高,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当然,这一切仍然和最初那把不那么锋利的石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意识和灵魂的探求成为某种可能;在小说中已经常常可以看到,放弃肉体,将思维上传到服务器,变成另一种生命形态的可能。在这种形态下,一切周边都如缸中之脑,强大的服务器提供了所有的模拟信息--这世界没有给低级的、弱小的机械身体提供任何落脚的机会。既然在虚拟世界中可以随意获得一切,改变一切,为什么还需要“真实”的东西呢?
这是一种看上去很美好的设想,但要注意,生命形态的转换必然带来对灵魂本身的修改,而这种修改对还没有准备好的人本身而言,无异于将灵魂篡改成另一个人--或者另一种不可知的存在。这究竟是一种升华,还是一种自我毁灭?
我们的身体形态,自千万年前的原始人走出洞穴开始,便几乎没有大的变化。这身体里的二百零六块骨头和六百三十九块肌肉之间的机械作用,是一切思维活动的根本基石。哪怕把视角缩小到细胞的层面,仍然遵循着经典物理的大原则。这身体就是一个大工厂,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运行着数不清的机械,自然的机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机械二字成为了带有贬义的词汇。人们喜欢灵活、飘逸、洒脱,而厌恶像钟表一样不变的机械,这是情有可原的。但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灵魂本身也有着它基本不变的脉络。有人激昂高亢,有人静默垂帘,有人不拘小节,有人细密慎微,都是秉性在背后起作用。这秉性,如果用计算机语言来表达,可以称为不同的“算法”--学过的同学应该知道,想得到一个结果,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算法,也就是说,这些秉性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走的路不同而已。
这种种的不同道路,正是更深层次的机械原则在起作用。抛开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缸中之脑假说不谈,我们当学生时都要学的马克思主义就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里的人,包括了肉体和灵魂。如何运用肉体和灵魂这两种与生俱来的机械,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 的事。
【2022年1月14日,春风作于竹风斋。正文1151字。】
【写出了一点东西,开心。但是以前的欠债更多了,不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