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方法,我们知道的很多,但读书法的出处,可能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今天听的这本书是《朱子读书法》,可以说是读书法的开山鼻祖,很多读书方法都源自这里。主人公朱熹是古代著名的大人物,他创办的“理学”在历史上成就很高。但当他的学说成为国学后,就被固化下来,失去了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
不过,我们从《朱子读书法》中获得的启发和洞见,依然可以指引我们在今后的读书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背后更深层的知识。这本书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比如:
读书要全神贯注。
读书要读经典。
不要随意发表自己的立场。
要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前提下,再去读一些历史书。
历史很复杂。当一个人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时,可能会在历史中学到一些不好的东西。翻开历史时,常常看到的是权力争夺、战争刺杀,还有让人不知所措的权力博弈和各种血腥暴力。当然,在这些面前,我们能辨识的其实很少,真正隐藏在历史背后的东西却有很多。读历史就像在汪洋大海中寻找真理。
对于真理的解释也有很多。那些把真理当作人生指南的人,可能只有在悟道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那种值得一生追求的东西。
并且为之付出。这些生命中的东西,其实很多人都很难真正悟到。在悟道的时候,那些道理可能并不能立刻让一个人发生什么改变,但通过悟道,在实践中却有可能斩断一切困扰自己的“心魔”。就像书中讲到的,很多人学到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有些人只悟到一个道理,却能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使命,进而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宝藏。比如说用减法来做事,像王阳明这样,最终在龙场悟道,成为一代圣人。当然,这样的解释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对于此刻的我来说,虽然心潮澎湃,但在提笔写下这些感悟时,又觉得很匮乏。这是因为在听书的过程中,总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或者心思飘忽,难以全身心投入。而读书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够深入其中。
说到全神贯注,书中还提到一个方法。比如,小孩子为什么读书时记得特别快?因为他们有很多字不认识,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念。而当我们掌握了一些知识后,可能会像“放电影”一样快速浏览一些书,但这样的读书方式往往不能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
就像这本讲读书方法的书一样,虽然方法很多,但你是否真的能把这些方法用到实际读书中,其实值得思考。现在很多人喜欢“快读”,用快速阅读的方式追求数量,但在质量上,往往不如那些只读一本圣贤书、只读一本经典书的人收获更多。
当然,和那些深耕或广泛阅读的人相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当一个人能够沉浸在阅读中,这种体验往往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很多时候,当我们沉浸在一些经典著作时,会觉得时间仿佛停滞。比如《红楼梦》这样的书,在它出现之前,经典大多是经世之作。相信很少有人能完整读完经、史、子、集这些书,以至于一提到这些书,很多人觉得那是“故纸堆”里的东西。但如果能真正静下心去了解那些经史子集的内容,就会发现它们才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经典构成了后世思想的基础,也深刻影响着后来的文化脉络。
当你能理解这一点,再去重新发现那些知识时,会有一些新的认识。这些认识也是重塑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后,他做事往往会围绕这些价值观展开。这样的做事方式和读书方法,其实也是做人做事的方法。这种方式会影响个人的命运,以及人生中的各种重大选择。
回头看看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在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下,有多少人还能沉下心来读一点经典。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读那些经典时,会发现它们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一样,既贴切又温暖。当我们从经典中了解到自己从哪里来的时候,也更容易找到将要前往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