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萧红传》。

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推荐了一本书《萧红传》,一个奇女子的不凡的人生。
评价非常高,说是十点读书上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
这让我感到惊讶,究竟是什么样的书,竟然有如此高的评价?
当我打开来,看到书的目录时候,心里感叹果然如是!甚是喜欢。
今天抽空阅读了第一章,并做了阅读笔记。
【文摘】有人说:“在萧红身上,岁月荒凉如故,命运亦不宽宏,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荆棘密布。”
从呼兰到香港,从北方的北方到南方的南方,身在岁月中,她历经伤、离、痛和绝望。这个存世不过31年的女子,到底经历了多少黯然颠沛?又度过了多少孤苦无依的日子呢?
【阅读笔记】才31岁就离世,怎么那么年轻。惊艳了才华,和平凡的普通岁月悠长,假如让你选?你会怎样选?或许有时候没的选,那就接纳生活给予的一切,然后努力绽放自己的光。
经历就是财富。
【文摘】这是张姜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按理说,这是件大喜事,但旧人迷信,说端午节是屈原祭日。出生在祭日是最不吉利的事,这一天也被俗间称为“恶月恶日”。
那时候,流传一句话,说恶月恶日出生的人,“男杀父,女杀母”,听来骇然。蹊跷的是,体弱的姜玉兰生下萧红后,久病不愈。
八年后就病故,当年坊间流传的话,一语成谶,令人悲伤。
当然,这都是后话,旧时人们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才是萧红童年阴影的根基所在。
最不悦的人是萧红的祖母范氏,其次便是她的父母。唯独祖父张维祯不同,他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至亲之人,萧红自小便天真热烈,张维祯更是视之若珍宝。
【阅读笔记】人的观念真的很可怕,所以还是和同频的人在一起。会有人喜欢你,赏识你。
【文摘】
萧红在文章《感情的碎片》里说:“母亲并不十分爱我,但也总算是母亲。她病了三天了,许多医生都来过了。”萧红知道,这是母亲要去了。
姜氏去世,最为伤心的是张廷举,他也是自幼丧母,少年时又被过继到叔伯家中,内心凄楚不是旁人能够理解的。
姜玉兰与他夫妻数十年,感情甚笃,她大概是世上和张廷举最亲的人了。
姜玉兰去世之后,张廷举性情大变。平时寡言的他,变得暴戾,待人待事都失去了耐心,包括膝下的子女,尤其是萧红。
【阅读笔记】原生家庭真的很重要。人生会变的,人也是。要么变更好,要么不好,总之生活不会停留在原地。
【文摘】童年的孤独
在张家,萧红孤独,也许是天性,但极大部分的原因还是世情。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至今猖獗,更遑论萧红身处的时年。
人是何其复杂的动物!有时候,疏淡和伤害是极其缓慢和隐蔽的。而最令萧红憎恨的是祖母。祖母范氏本来就深受封建思想荼毒,再加上幼子早夭,只得过继张廷举为儿子。儿媳第一胎在范氏心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可出生的是萧红,生日又在恶月恶日。凡此种种,都成了范氏轻视萧红的理由。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也有过类似描述。总之,祖母是萧红童年的阴影,那段不愉快也深深地刻在她的记忆中。
【阅读笔记】人是何其复杂的动物!有时候,疏淡和伤害是极其缓慢和隐蔽的。
被一句话惊到了。这可真是对人性,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批判。竟然无法反驳,事实确实如此。
人生有转折,总是与遇到的人有关。遇到恶的人给你伤害,也让你成长。也会遇到赏识你,真心待你的贵人,这些都是缘分。无论怎样,向美而生还是要的,唯有如此,才会有好的未来。
这段黑暗难熬的日子,因为有爱和美,变的温暖和幸福,反而成为生活的馈赠最美的礼物。
【文摘】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呼兰小城,以及萧红自出生开始,便不受喜欢的境遇。她从小就显得格外可怜。
那么,在她的童年里,有没有一个人给过她温暖呢?随着年龄渐长,萧红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阅读笔记】读完了第一章,心有感慨。
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有关,与经历有关。有些事可以选择,有些不可以。生活既有已知,也处处充满未知。因为你并不能计算统计出,未来会遇到怎么样的人,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自我生长,自强的精神。唯我自强,生活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