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言近体诗中,212结构的不完全句式,有副词无动词

五言近体诗中,212结构的不完全句式,有副词无动词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3-30 08:45 被阅读0次

2-1-2句式,是五言诗中最常见的句式之一。

这种212的结构,经常是主谓宾结构。但是,也存在没有谓语的212句式,今天说的句式,处于1的位置是副词,而不是动词。

一、NN-d-NN

乾坤-尚-虎豹,尚,是副词,这句诗中没有动词作谓语。尚,可以理解为尚有,省略了“有”这个字。

出自杜甫《有感》: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

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

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

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

首联对仗: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可以看出,上联用“余”这个动词作谓语,下联对仗的却是副词“尚”,这种动词对仗副词的情况,不可机械地理解对仗不工。尚,可以作尚有理解,有点副词活用为动词的意思。

因为,也可以理解为其实是有谓语的,只是“有”被省略了。

二、NN-d-BB

这个句式,和上个句式一样,212前后两个2都是名词。BB,表示双音专名。

例如:栋宇-自-齐梁。自也是副词,起到的作品和上个句子中的“尚”一样。

出自杜甫《上兜率寺》: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颔联为: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有,对仗自,还是动词对仗副词,和上一个句子对仗可以同样理解。

三、fN-d-NN

前2字是fN,主从关系名词语,后2字是NN,并列关系等立名词。

例如: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犹、亦,副词,省略了动词:存、闻。

出自杜甫《出郭》: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又如:老年-常-道路,迟日-复-山川。常、复,副词,都是经常的意思,省略了动词:行、出。

出自杜甫《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

老年-常-道路,迟日-复-山川。

白屋花开里,孤城麦秀边。

济江元自阔,下水不劳牵。

风蝶勤依桨,春鸥懒避船。

王门高德业,幕府盛才贤。

行色兼多病,苍茫泛爱前。

四、NN-d-fN

前一个句式倒过来,前2字等立名词,后2字主从名词。

例如:风月-自-清夜,自,副词。省略了:是。

出自杜甫《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颔联,自,对仗非,副词对动词。

五、n(f、v)N-d-nN

前后两个名词,都是主从关系名词语。

例如: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秋窗、曙色、落木、天风,都是主从关系的名词语,第一个字是修饰语,可以是名词如:秋,可以是动词如:落。

出自唐代杜甫的《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六、qN-d-Nt

前2字后后2字,也都是名词语。只不过特殊些,q,表示数目,t,表示方位。

例如: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今、亦,副词,意思是今在,亦在,省略了动词在。

杜甫《送舍弟频》: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

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

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结束语

以上几种,其实就是一种句式,即名词+副词+名词。这种句式可以看作没有谓语,所以叫做不完全句。

也可以认为有谓语,即副词所修饰的动词被省略了,所以理解诗意的时候,会把这个动词加上。

这种主语宾语之间,加了一个副词的句式,有时候会有点费解,但是也的确别有味道。

@老街味道

五言近体诗中,两组名词组成2-3结构,没有谓语的不完全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言近体诗中,212结构的不完全句式,有副词无动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tsi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