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在读樊小纯的《不必交谈的时刻》。一开始速度极缓慢,对于这种直抵严肃文学内涵的文字确然是第一次接触。毫无趣味性且其枝蔓触及哲学。樊小纯关于生活存乎的一切表面问题的探究无疑是极深刻的。我读她的文字,字里行间企图寻找的是认知中的共鸣。思考,角度、生命、经历,个体中存在差异,也偶有相交。她的文字带着艺术的矛盾气息,看似走入死胡同,却总能柳暗花明。看透本质是一种本事,理清了关系也就能保持疏离。我不具备这本事,所以看懂不只是个时间问题。速度的加快来源于我对她语言的日渐熟悉。不是单纯的文艺范,轻飘飘的意向文字是空洞而乏味的,而真正的文艺总是饱满的晦涩的。她的世界小众而不小气,孤独而不寂寞。她对海德格尔很感兴趣,她的眼神清澈淡然,她喜欢站在世界的背后,她有着新闻人的自觉。合上书,不记得一字一语,重新翻阅,却能准确辨认,所有的一切陌生着熟悉。这几日,网上关于顾城和徐志摩的讨论,让我对文字和人的精确联系有了一些不确定,可《不必交谈的时刻》却塑了一个同封面一模一样的人。真实,如此。意识的相碰同距离有点关系,即便是平行线的部分,那么跳过去感受另一种心境,也是我读此书的最大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