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高三的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会认为我是在唱高调,甚或有人会认为这是文字游戏。记得17年前第一次把这五个字作为作文题写在黑板上时,有同学在下面打呼:“老师,漏啦!”漏了什么了?学生说:“引号,“幸福”上面应当有引号!”结果引出一片笑声。
-----有引号吗?没有,在我看来,高三应该是幸福的。
首先是因为你能读到高三。想想我们的前辈,战乱加动乱,很少能有机会读到高中毕业的。说起来很伤感,我是高中教师,可是我一天高中也没读过。1966年夏天,“文革”爆发,正在准备考高中的我从此失业,知道动乱结束,恢复了高考,我才又回到课堂。但是,我最遗憾的是我没有了高中时代!高中,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你的目光开始变得高远,你接受了基本完整的教育,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友情,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世界。 你读了12年书,在同龄人中,也算个“知识分子”了,你有了独立的意识,有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其次,因为有比较稳定的高考制度。你毕竟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能继续学习,能做更多的事,你的生存质量会更高,能为更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当然是幸福的。
我是多么羡慕你们的生活啊!
是的,奋斗是一种幸福。作为老教师,我比一般人更了解高三学习的辛苦和紧张。我总是告诉同学们,过了这一关,新的天地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了;高三的学习是辛苦一些,可是如果不付出一些代价,就无法跨越这道“关卡”,退路是没有的。有的同学对高考有畏惧,是因为他们把结果看到太重要。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比结果更有意义的是奋斗的过程。走过高但之后,回望高三,你会为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而庆幸,因为这是你一生奋斗的起点。在以后的岁月中,你的路还可能有曲折,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磨难,但是你有过高三,经历过高考,那时候你也许会说:“高三我都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可怕的?”--那种感觉,真好!
其实,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对高中三年所学的内容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况且这种付出还是有价值的。人生有时候不得不做些当时看不到希望,却在以后岁月中能起作用的事---如果退一步这样思考,也能轻松一些。
高考实在不是个理想的制度,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以目前的社会条件,我们不得不采用这个制度,或者说的难听一些,以目前社会的文明状况,我们也只配用这个制度,因为它还毕竟比较公平。如果不采用这个制度,恐怕大部分同学连上大学的机会的都没有,中国的昨天已经告诉我们这一点。
有位同学经过思考后庄重的在文章中写下: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经过努力,每个人都能轻松的进入自己喜爱 的大学;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面前不再有任何困难和障碍,如果有那么一天,不需要再为事业而奋斗了,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们:从此一片坦途,你们不需要奋斗了---那么,要我们这一代人干什么呢?
没有什么能比在十八岁时奋斗一场更幸福的了!
读后感:辩证的来讲,没有说一种制度会是绝对的不好,或者是绝对的好。高考制度恢复几十年了,毕竟从大的方面来讲,利大于弊是很明显的。为国家还是培养了相当一部分中坚的知识分子,成为个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只是短板也很明显,以目前的高考的比较局限的考核标准也注定了只能找到一部分适应了考试的学生,那么这部分学生里面“良莠不齐”,有的是高分低能,有的是高分高能,而综合素质,特别是德行和心理健康问题就无从考量了!而这个持续的过程中的负面因素也是很明显的,对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在不断的打压的,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真的是抗压能力超强的斗士,或者是直接逃离的“逃兵”。而我们的大学确实无力培养高精尖的人才也是很明显的,要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一个你没有那么过硬的师资,在就是硬件也有短板,再加上制度上的一些问题,这种“合力”是无力的。能逐步推动科技和经济的进步还是可以的。
今年是我高考过去20年了,已经不太记得当时的情况了。高三我们做的就是全面复习,做到最多的事情就是做题,做试卷,搞模拟考试。说白了就是“题海战术”其实相对来说,反而更轻松了,因为高一高二比较痛苦的是,很多知识的拔高让人无所适从,这种差距对人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当时的情况是初中的东西相对是比较容易,很轻松的可以掌控。而到了高中就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面对和适应。在这种痛苦之中,折磨到了高三,新的内容停止以后,反而轻松了下来,你只需要做的就是把那些错了的反复练习。有很多题目一看题目都能猜测出答案了。而语文和英语就没这么轻松了,你只能维持在一个水准上而已,就目的来讲,在十二年的长跑中,你要想最终胜出,还是需要一种积累,特别是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单纯的“题海战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变化了。而最终的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其实已经是命里注定,水到渠成了,虽然做好复读的准备,现在来看幸好幸运的录取了,没有再去遭罪。
高考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绕不过去的,但是相对于当时的我们这一代人,我的遭遇算是代表其中的一部分吧,没有理想和目标,就是在学校里“单纯”的学习和考试,最后随便填了个志愿,一考定终身。但是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了,很多学生在现在这个已经很透明化的时代,家长应该可以有意识的去挖掘和发现孩子的优势,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将来的发展的方向,在可以比较早的时候就想清楚要到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至于应试部分的问题,也还是有很多窍门和门道的,当然孩子自身是关键,不过家长的陪伴和关爱,还有一定程度的引领也还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确实需要给孩子减负,让孩子最终能够轻装上阵,在过了“独木桥”之后,还能继续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