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伽美什(The Epic of Gilgamesh)是巴比伦长诗,出现于公元前1750年,并且与公元前700年形成固定的版本。
诗歌讲述的内容
长诗详细描述了乌鲁克半人半神的国王 吉尔伽美什 的英雄事迹,和他一生在追求永生的故事。
在讲述他的故事时,这首诗触及了许多终极问题,例如凡人对永生的向往与渴求,人性与动物性、神性有什么区别,以及关于政治、军事伦理的讨论;正是因其内容的深刻性和广泛性,《吉尔伽美什》才最终成为内容历久弥新、影响力经久不衰的伟大史诗。长诗的开场落在巴比伦的古城乌鲁克—吉尔伽美什统治的王国,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幅壮阔的已知世界边缘的虚构图景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故事的面世
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先是口口相传,然后在古代巴比伦王国时期,用楔形文字记录在12块泥块上(楔形文字,是由古苏美尔人所创,属于象形文字,多为图形)。
1)1802年,德国哥廷根的一位27岁的中学教师格罗特芬德,发现了波斯语的楔形文字破译方法。
2)1835年,英国人罗林森和其他学者破译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亚其他的楔形文字。
3)罗林森通过一块铭文(同时包含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通过文字对照,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
4)1920年代,所有泥版已基本复原,译注也基本完成,包括中译本。
它产生的影响
1)对西亚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间接影响到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以及希伯来人的《圣经》等人类早期文学,是构成古代东、西方文学的一个共同源头。
2)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总汇,是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结晶。
当时的中国
当时中国处于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也有神话故事的起源,也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且,两河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和中华文明(黄河和长江)都有大洪水的记录。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和《圣经》中,洪水作为超自然力量出现,上帝对人罪恶的惩罚。
而《史记·夏本纪》中则,则细致地描述了大禹治水的经历与政策,人定胜天之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