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贫穷、混乱、有挂票的火车、摩托杂技军团、强奸横行、国家无序……
总的来说,这个国家多半在我们看来就是个笑话,阿三的世界,我们多半是理解不了的。
但客观真实的印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1.一些基本数据
印度面积世界第7;人口世界第2,截止2017年,有13.3亿人口,仅次于中国的13.8亿,今年多半会赶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非GDP);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民族众多导致语言众多,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信教人数众多,有83%的人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


2.被殖民统治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和流域就有古印度人创造的文明。
公元前3世纪中叶,印度有过短暂的科学、艺术与文化的黄金繁荣期,各种宗教在这段时间开始兴起,包括佛教和印度教。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入侵印度,引进了伊斯兰文化。
15世纪末,欧洲商人开始在印度开辟殖民地。
18世纪开始,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掌握印度全境的统治权,只有少数地区由葡萄牙和法国统治。
1857年,印度全境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被镇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转为英国直接统治,成立了印度政府,印度原有的帝国彻底覆灭。
两次世界大战中,印度军队在英国军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反抗殖民统治运动
随着印度现代化的深入,一部分印度上层文化人意识到被殖民统治所带来的巨大耻辱,民族主义开始流行,甘地由此获得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并开展了一系列谋求印度毒理的不合作运动。
英国殖民者也在此时利用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的矛盾搞分裂活动,由此,印度两大教派,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再无法调和,也失去了团结的可能性。
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迅速衰落,印度获准独立。
但此时,印度的穆斯林已经开始谋划单独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
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
4.印度独立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先后通过归并、改组以及对土邦王公实行赎买政策,最终消灭了印度境内分裂割据的土邦国。同时在独立后第一年与巴基斯坦就由于克什米尔争端而爆发军事冲突,得到克什米尔约2/3的领土。1949年6月初,印度派兵进驻锡金,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
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行使首相职权,并派政治专员对锡金的国防、外交和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后在1975年锡金被印度正式吞并。
1959年印度接纳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中印两国开始交恶。
1961年与葡萄牙爆发战争得到果阿。
1962年由于印军开始进入中国境内建立军事哨所,爆发中印边境战争,扩张态势受挫。
1965年和1971年与巴基斯坦先后两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其中1971年印巴战争印度大获全胜,“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宣布成立孟加拉国。
1974年印度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而1998年的核试验促使巴基斯坦也在同年进行了自己的核试验。
此后印度政治经济缓慢发展,不过国内教派冲突频仍,国家长期经济干预造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
1991年,印度总理拉奥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印度经济慢慢步入快车道。然而受制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瓶颈,印度的产业工人和工业发展缓慢,强大的工会和严格的劳工法也限制了外来投资。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2002年开始的双边会谈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减弱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在目前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印度的经济在过去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大规模。
5.印度经济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GDP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大利亚相差无几。
印度有4.876亿劳动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其中50%从事农业或农业相关行业,28%从事服务业及相关产业;从事工业的占18%。
印度制造业出口已经开始下滑,全国很多地区电力供应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语的人口,目前是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体工程师的祖国。
6.印度电影
印度是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印度的电影产量是世界之冠,每年生产1000部电影,是好莱坞的4倍,主要应付国内庞大的需求。印度同时是世界上电影观众最多的国家,每天进出影院的观众达1400万人之多。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虽然英语仍是官方语言之一,不同语言的族群对母语的电影有很殷切的需求,造就了电影业的发展,尤以孟买为基地的印地语电影业发展最为成熟,被誉为宝莱坞(取自Bombay与好莱坞Hollywood)。
7.印度对中国的态度
与中国人对印度的关心程度相比,印度人显然更为关注中国的动态。印度国内的主要媒体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几条与中国相关的新闻。不同于中国媒体对印度负面消息偏多的少量报道,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
在印度媒体的读者评论栏和社交网络中,几乎每一条有关中国或中印比较的文章都会引发两派激烈的辩论。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于2014年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印度人占33%,而持负面看法的占35%,基本上平分秋色。(在同一份调查中,中国对印度持正负面看法的分别为27%和35%。)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于2013年在印度人当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印度人认为,中国在近十年内对印度的安全造成威胁,其中60%的印度人认为,中国是印度国家安全的最主要威胁。
中国近25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让印度人最为羡慕的事情。部分印度人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与印度拥挤、缓慢、不准时的铁路系统相比,中国的高铁线路网简直是在另一个世纪,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
同时印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眼红和羡慕,部分人酸楚的表示,中国之所以有目前的经济发展成就,大多数靠模仿、复制而来,非自己的独创性,故而其经济发展不可能持久,不可能保持如今的增长速度。
这也导致了阿三哥在部分场合敢和中国叫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