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妈妈说
学习兴趣的自然养成 —— 读《完整的成长》

学习兴趣的自然养成 —— 读《完整的成长》

作者: 听雪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0:28 被阅读75次

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讲述了孩子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自然顺序: 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这本书给我最重要的启发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能、也不必求早求快。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让孩子自然养成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有潜力在求学道路上走得更稳, 更好。

1、认知的自然发展,在感觉和心理发展之后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主要是指认知的发展,它是在孩子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

书中描述了一个5岁孩子探索订书机的情景:他每天在幼儿园游逛,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事物上只有短短几分钟。直到有一天,他在偶然摆弄一个订书机的时候,无意中打开了装订书针的滑道,订书针弹了出来。“这个东西一下子把他全部的注意力紧紧抓住,并使他完全地投入其中,他不存在了,只存在它全部兴趣的投入……他的探索就此开始, 如同成人探索一种未见过的又感兴趣的科学仪器。当他完成这一探索,满足地长吁一口气时,时间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

类似的情景,爸爸妈妈们大概都不会陌生。幼小的孩子在放松地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时,偶然间会体会到专注的感觉。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自我意识的源头。

书中提到,从外部观察,我们说某事物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说,孩子对某事物有兴趣。而从孩子的角度,“兴趣”是“觉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钥匙。所以,从内部推动兴趣的,是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对自我的意识。只要不被打扰,孩子必然会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反复地体会专注。家长要尽量保护孩子的专注, 创造有利于孩子自我探索的环境。

最初吸引孩子兴趣的,总是具体的事物:文具、动植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等。慢慢地,孩子身心各方面的成长会推动他们渐渐把童年时的专注经验,运用到抽象的认知领域。对学习的兴趣,实际上是童年时对具体事物的兴趣的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时候对飞机、地铁这些交通工具感兴趣的孩子,会自觉地去探索这些“神气的大家伙”运行的秘密,进而希望懂得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只要适时地引导,这些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就很容易对物理、数学、计算机相关领域发生兴趣。小时候喜欢花草虫鸟的孩子,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会把他们引向化学、生物、医学相关学科。而对周围环境感觉特别敏锐的孩子,很可能被文学的世界深深吸引。这一切,都是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2、耐心陪伴兴趣的自然发展

小时候自我探索的机会越多,对具体事物的兴趣保护得越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发生得越自然。同时,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兴趣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上了中学甚至到了高中的孩子,仍然可能对学习这种抽象的认知活动没有兴趣。这时家长难免着急,都这么大了,怎么还对学习不上心呢?

我们会在不经意之间,把学习兴趣当成一个神秘的存在,好像是编一段复杂的程序,希望电脑能平稳运行。可实际上,我们在讨论的是一个人,一个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这个人有丰富的感受和思想,不断变化着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对学习的态度,和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密不可分。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陪伴,并了解、珍惜孩子现有的兴趣,不要打扰他们的自然发展。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早熟早慧固然可喜, 大器晚成也许更可圈可点。

3、鼓励多项兴趣的彼此滋养

我们有时会担心,孩子的精力就这么多,怎么可能照顾得到多项的兴趣呢?其实,如书中提到,完整成长的孩子有无穷的潜力创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生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一个心灵饱满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体验,也就会对很多事物感兴趣,这些兴趣不但不互相干扰,而且可以彼此滋养。对学习的兴趣和众多其它的兴趣是自然地相伴相生的。

要保持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不要强求孩子只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兴趣与其他兴趣完全可以积极地共存。其实,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学习好的孩子,对其他事物也充满了热情。我们会说,尽管他们对课外活动很感兴趣,仍然功课很好。其实更准确地说法也许是,正是因为他们对课外活动感兴趣,才会功课很好。兴趣越广,潜力越大。

“教育不是一桶水灌满另一桶水,而是一团火点燃另一团火”。对学习的兴趣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天然表达,它深深地扎根在一个完整丰富的生命里。用我们的爱和智慧去养育这个生命,就一定会收获绚丽的火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兴趣的自然养成 —— 读《完整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d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