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了大概半个多月早上五点日更之后,随着孩子功课越来越重,休息时间越来越晚,我也不得已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早上五点半醒来,六点开始做早点,叫醒一家大小吃早点。收拾完也就七点了,我却没有精力去日更了。
继续上床躺上半个多钟头,整理家务,吃早点,匆匆间就到了九点钟。我知道此刻院里春光袭人,春花烂漫。昨天早上散步时,看到玉兰花开了,一大朵一大朵栖息在毫无点缀的枝桠间,大放异彩,抬头凝视间忽觉高不可攀的味道。都说桃花是春的信使,我却觉得应该是杏花。多少年了一直以为满树的粉白是杏花,最近才发觉自己错了这么多年。这只是对花而言,那么生命中还有很多人或事物,是不是也是响当当的以为那样。看到的只凭眼睛观察到了,如今再去品评“桃红杏白”才发觉自己是那样的粗糙、片面。
初二数学老师是一个个头矮矮的,胖乎乎的女人。她站在窗外监视我们学习时,高个儿的孩子往往要低头才可看见,两扇窗的底部横着三块玻璃,而她的高度正好到那个位置。她很严厉,像一个小星球般光芒四射,所到之处都是静悄悄。现在偶尔给孩子辅导初中数学,她的影子就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时我们都很怕她,如果谁被批评了,放学后这个人会在队伍里大肆散播有关老师不好的言论,或者诋毁她。听到的虽然知道讲话者在发泄私愤,还是不怀好意地发笑,这样好像是对老师有力的还击。可是课堂上的某某低下头,一声都不敢吭,更别说口若悬河了。我也很怕老师,只是时至今日,孩子问我初中的数学知识,我都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仿佛是一种本能。从情感上来讲我不喜欢这位老师,从学生的角度我非常感谢这位老师。她也是母亲的同时,可是时至今日偶尔碰到她,心里还是怀着敬畏之心。我想这应该就是好老师了,而现在想到的好恰恰是当时的不喜欢。
这个话题再往下延展,那就是家庭教育了。每天碎碎念的都是父母,让孩子生厌的还是父母,青春期母子关系,绝不可能因为父母拿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证书就能解决的问题。唯有该严格时绝不能放松,把对孩子的爱放对时间,可能就接近完美了。
一句鼓励,一句赞美绝对不是变成空洞的,形式化的。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而真诚的送上鼓励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力量;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及时肯定他,但是不能过于放大,这样也不利于长期教育。
回想自己的人生轨迹,在学生时代获取的认可太少,总是不断地激励,导致很长时间都是在自我认可中。我用了多久才不让外我和内我争吵了,现在基本上能做到内外平和了,仿佛自己也变得表里如一,内心平静了。从前的焦躁、烦闷,其实归结到底,是自我认识不够,缺乏自我认可。
在这样春暖花开的日子,随时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而不是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动,告诉自己完成了就好。从此余生,做每件事情都找到准正确的时间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