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雁门太守行》二

《雁门太守行》二

作者: 姗仔was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19:13 被阅读0次

      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

      在完成气氛渲染之后,诗人才让自己的主人公出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相关文章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杨慎说王安石妄评李贺

    前言 前几天看到一个关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的问题: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分为哪四个部分,怎么理解? 《雁门太守行》...

  • 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到816。是在番番,叛乱。此彼伏的lee李贺,当时仅17岁。全是用夸张的手法。把战士的。气氛渲染得凝重...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脂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

  •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

  • 雁门太守行

    [ 唐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 《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引出战争的背景,但是藩镇割据,朝廷军队与藩镇割据军队对峙,朝廷军队处于弱势地位,...

  •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寥寥数语,却描绘了一场战争的全过程...

  •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体诗。本单元是诗歌和文言文为主题的单元,通过这些诗歌和古...

  • 雁门太守行

    士兵急匆匆地来报:“将军,敌人攻城了。”我向城下望去,十万精兵训练有素,排着方队逼近城楼。溅起来的灰尘飞扬,遮天蔽...

  •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雁门太守行》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oa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