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偏执的思想错误,愚蠢的信念,这不是在责备谁,因为在某个特定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可能的努力的做到最好。
我们不惜用别人的眼神,用别人的嘴巴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着用别人的希望来要求自己,我们把自己内心的情绪爱好深深的隐藏起来。
我们坚信男儿有泪不轻弹,女人不能管理金钱。这些局限性的思想在我们的大脑深处根深蒂固。
安静下来,在一个人的时空里,我经常会想我可以活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尝试用别的方法把自己改变一下,使自己做得更好呢?
我在内心做着挣扎,又对现实低头认错,是念头在束缚自己。
台湾新闻第一大才子金维纯先生曾经说过:人的命运来自于念头,过去的性格逻辑决定未来的路。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在世界和一个内在世界,每个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动心起念,否则就是浑浑噩噩的活着。念头起来,人的情绪就会跟着变化,重耳形成思维模式,而情绪模式和思维模式叠加起来就会对外表达,或语言或行动,形成表达模式和行为模式。一次两次表达和行为的模式就会成为习惯。一次两次,用习惯去行动就是你的个性,你的个性遇到这样的事是这样的反应,遇到那样的事就是那样的反应。一个一个反应连起来,你的人生就有一个路径,这个路径就是人的命运。
真正成功的人会回到那个点,看清外面的人事物,看见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如如不动。看清自己也看清别人,那个才是真正的我们的自己。
往往大多数时候我们被念头牵着走。
奶奶是个重男轻女的老人,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没有生出儿子,在父亲面前是罪人,在奶奶面前更是低人一等,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不断的在重复,你要像个男孩一样。按照母亲的要求,我把自己活成男孩的样子。6岁父亲和母亲在炕上做芦苇加工,我够不到抗原上的架子,脚底下踩上4块砖,夹在父母中间去干活。10岁我跟着父亲抹墙垒砖。我的家乡有一个老传统,除夕早晨,家里的男孩男人会上坟祭祖,我家没有男孩,我就是父母的儿子,我跟着父亲叔叔伯父堂哥他们一起上坟,放眼望去我是整个祭祖活动中唯一的女孩。原因只有一个,我的母亲没有生出男孩,我要活成她想象中儿子的样子。
受了委屈,我不会当着别人的面哭泣,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结婚很多年,我不管家里的钱,因为在我的骨子里,母亲已经种下女人要服从男人的基因。
我愿意听爱人的话,遇到事情愿意征求他的意见,绝大多数时候,我会遵从她的意愿行事,两个人出现矛盾,我是最先认错的那个人,不管谁对谁错,我愿意用我的态度换取家庭的和平,我愿意用我的退让,欢家的和谐宁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根植在我骨子里的基因。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懦弱的,卑微的有些可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母亲没有生出儿子。
还记得我怀孕的时候喜欢吃辣椒,母亲很是不高兴,她没有说害怕我会生女儿,但是她总在侧面的提醒我吃辣椒对孩子的眼睛不好,我不知道她的理论来自于何方,但是我知道,农村人都流行酸儿辣女的说法。直到儿子出生,她悬着的一颗心才真正放下她的女儿为他争了气,给她生了外孙。
直到母亲去世,伯母还在重复,母亲是太过随心顺意了,两个女儿给她生了两个乖巧聪明的外孙。
我按照母亲希望的方式活着,我活成母亲希望的样子。可是我不是母亲,我是我自己,我只能是我自己。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情绪。我是女孩,我是女人,我渴望家人的疼爱,宠爱和保护。而根植在骨子里的念头,让我活成了男人似的女人。
多年来,我做着很多女人不想做,不敢做不愿意做的事,无非是在证明我可以我行。
这些苍白无力的奋斗都是和自己内心的挣扎,都是和自己念头的较量,我看见身体里三个我在斗争。一个别人要求的我,一个努力迎合别人的我,一个原本的我自己。我看着两个别人的我斗来斗去,那个真正的我躲在一旁一动不动。
这些偏执的思想,错误愚蠢的信念,被我活成人生的信条。孩提时代,受周围大人影响。学着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我在用父母生活的模式来打造自己的生活。
这一切都只源于念头,源于思想。既然是念头就可以改变,既然是想法就可以改变。接受我自己,接受那个原本的自己,接受我只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只是过去的一个影子,未来的我应该由当下这一课以后开始的每一个当下构成,而不再属于过去。
我们可以怨恨批评,心怀内疚,会感到恐惧,但也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赞赏的眼光,心怀感恩。所有的畏惧都是怕,怕得不到,怕有的不够多,而这一切又都源于心念。
改变一切,源于自己,源于心念,没有一股力量,可以超过自己的心力,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够要求我们做出超越心的力量的事情,除非心臣服。
学着改变对往事的态度,感谢母亲,她用柔弱教会我坚强;感谢母亲用生命告诉我,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感谢母亲,用他的生命经历告诉我,不必委屈,因为不能求全;感谢母亲,她用柔弱的身体,在那样的时代里供我上学读书,陪伴我走过的日日夜夜。感谢母亲,她把柔性刻在我的骨子里,让她离开我多年之后依旧对她念念不忘。感谢母亲,他尽他最大的努力,让我活得更好。
走进内心深处,我看见自己随母亲的一面, 看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