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这种币制以黄金定价格标准,但国内实际流通的是银元,银元按黄金价值流通,是黄金的价值符号。在金本位制尚无实行条件时,当时普遍主张先实行银本位制,在此前提下,又产生了货币单位的“两元之争”。有人主张银元重一两,有人主张重七钱二分,即以元为单位。
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长须龙是其中之一。新币刚试铸成功,正逢武昌起义,于是大部分新版银币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样币。长须龙因背面龙首之须特长而得名,属于试样性质,因图案精致、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视。大清银币是清朝末年宣统年间的一种机制币,由于是机器制作,所以鉴定难度更大,那么,如何鉴定大清银币的真假呢?大清银币根据背后的龙纹可分: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反龙,大尾龙。下面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枚大清银币,在这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此枚钱币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大尾龙版,如今的大尾龙版世存量十分稀少。钱币正面珠圈内为直读“大清银币”,珠圈外缘上部正中印满文,左右两侧分铸长枝菊花纹,下缘镌“宣统三年”标明铸造年份。钱背铸蟠龙纹,正中铸有“壹圆”二字标明币值,蟠龙自左向右腾云而起,龙头居上,两根龙须蜿蜒飘逸,龙眼点睛,神情威严。
设计上来说,“大尾龙”算是“曲须龙”的一胎同胞兄弟,无论是两面的文字、图案、龙形、内齿,都相当的接近,并且龙身的结构也是一模一样。只是“曲须龙”在处理字体、龙身、龙尾、云朵、龙珠等细节时,更加细腻。“大尾龙”得名则是来自于11根龙尾比“曲须龙”显得比较粗大。
这枚大清银币大尾龙与其它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版式大致相同,但背面龙尾明显较宽大,故俗称大尾龙,是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珍贵版别之一,铸额极少,数量远少于长须龙和反龙,由于十分稀少,使得它在如今拍卖市场上大受欢迎。
据了解,在去年的一些拍卖会上,大清银币上场的拍卖成交价都是在400万以上,可见其价值。古钱币是不可再生之物,像大清银币存世量极为稀少,如今被各大收藏家和博物馆搜刮而去,唯有在高端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它的身影,所以其极为珍贵,实为典藏佳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