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感性的。他们会用独特的方式,自动地表示自己的存在。在他们心里,上学,也是为了获得这种存在,而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更还谈不上多么远大的理想。
因此,如果上学让他们失去了这种存在感,他们就会厌恶上学,或者放弃上学。
作为孩子,如果在学校没有存在感,没有尊严,他们为什么要上学?
我们让孩子上学,是因为上学“有意义”;而孩子想上学,是因为上学“有意思”。因此,学校首先必须是“有意思”的地方。
对孩子来说,“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因为,孩子是感性的,“有意思”也是感性的。
但对成年人来说,“有意义”比“有意思”更重要。因为,成年人是理性的,“有意义”也是理性的。
“有意思”和“有意义”本来并不矛盾,我们却常常将二者变得矛盾。因为,我们理性的眼光看不到感性的孩子。
孩子的需求一旦被忽视,学习就出问题了。
这时,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但孩子遇到的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只是关系问题的投射。
可惜也可怕的是我们看不到孩子的生命需求,只看到孩子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爱孩子,就会真真切切地关注孩子生命里的需求,并且首先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需求一旦被满足,“学习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教育,就是建构关系。关系,就是满足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