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环节
思路
- 先粗略阅读
- 再分析阅读
方法:回答主动阅读的四个问题
- 整体上本章讲了什么,如何逐步分解议题
- 细节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说得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本章和自己的关系
第二环节
检视阅读得到了什么?
-
收货
-
主题是什么
- 如何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达成共识,成功的沟通
-
结构如何
- 总分总的结构,讲述规则-找到共通的词义,然后定义单词、词义,找关键词、专门用于以及特殊词汇,完成上述步骤以后,根据找到的这些词,去找是字义(同共同的词义)
-
当中可能还会方法、技巧、细节性的收货
- 分析阅读当中,找出上述的词的方法
- 如何从词的角度,和作者达到成功沟通的目的
- 提升理解力的关键在哪里
-
-
初步判断
- 进行检视阅读,有必要还需要对照英文原版书进行
-
存疑
- 标题上的那么多词、字、义,都是什么关系??有点懵
第三环节
分析阅读后回答主动阅读的前面两个问题
-
整体说了什么
- 如何从主题展开的
-
细节说了什么(黄金思维圈)
-
前言
-
what
-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第一个规则:找出共通的词义
-
why
- 否则无法把知识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
- 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
-
-
单字VS词义
-
what
-
单字和词义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单词有多个意义,双方没能达成共识,沟通就不能成功
- 双方使用同一个单字,并采取唯一相同的意义时,无模糊地带,就是找出共通的词义
-
词义:没有模糊地带的字
-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 1 找出重要单字
- 2 确认单字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
-
-
why
-
语言在沟通的时候会形成障碍,需要双方去克服
-
具有诠释能力的阅读,是具有文法和逻辑面向的,二者缺一不可
- 文法面向→处理单字
- 逻辑面向→处理词义
-
-
-
找出关键字
-
what
- 找出作者认为更重要的字
-
why
- 困难:过去的人写的书,时代背景不同
-
how
- 根据上下文的变化,找出其不同的意义,进而找出重要的字眼
- 了解关键字所在的段落的意思,进而找到关键字
- 最重要的字→让你头痛的字→还未达成共识需要努力的地方
-
-
专门用语及特殊字汇
-
what
-
作者开诚布公强调某些特定的字
- 用各种方法区分的字(括号,斜体字等记号)
-
各种论述的共通点=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
-
-
how
- 作者没有指出来的话,读者要凭借以往对主题的知识来寻找
- 先按照分析一本书的架构的规则了解书籍
- 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用语→重要的字
- 用来阐述自主旨、重要概念,数量相对少的特殊用语
- 努力注意文字背后传递的意义,遇到不了解的字要去深思或标记,做主动的读者
-
-
找出字义
-
what
-
两种情况
- 作者在全书每个地方用到这个字眼的时候只有单一的意义
- 同一个字他会使用两三种意义,在书中各处不断变换字义
-
-
how
-
判断这个字有一个还是多重意义
- 多重意义→看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
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哪一种意义
- 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
- 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字句→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
耐心练习,搞定前面的就位的字,后期越容易
-
注意几个问题
-
区分作者的用语与专业术语的不同
-
使用的字的时候,可能有多重意义合起来使用,增加了复杂性
-
同义字的问题
- 同一个词义,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义字所代表的
- 字面是不同的,但是词义可能仅有一个
-
片语的问题
- 片语与词义的关系 = 单字词义的关系
-
-
-
result
-
如何增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
- 找出重要的关键字
- 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
- 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
-
-
第四环节
本章哪些部分我认同,哪些我不认同
-
认同
- 方法论、框架、细节
-
不认同
-
框架、细节
- 结构方面安排不合理:如何可以把「如何增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这个部分放在开头,就更好一些,把这个章节的目的阐述的更加明确。因为本书一直在强调,分析阅读是增加理解力的方法,那么这章与理解力的关系放在最开始说明白,读者阅读起来久更加明确。而作者一直在讲本章与双方成功沟通的关系,最后结尾才提出这样去做,才能够增加理解力。安排不够合理
-
第五环节
本章和我的关系,我收货了什么
- 明白了如何才是增加理解力的阅读
- 明白了找关键字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