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一句简单的诗描摹了无数人心中的古老徽州。 美景当前,何以抒怀?唯有诗词言志也,虽然自己没有古人的才华横溢、风华绝代,但是记录一下心声总是可以的,遂填词一首纪念此行《御带花·江南千里桃源境》
江南千里桃源境,梦醒无限痴醉。桂香熏透,碧落浮云过,秋光如洗。草木染黄,叶渐落,喧响尽弃。
长亭外,羊肠小径,林鸟闻人起。
荷残莲生露凝,夜卧冷风凉,空山寂寂。繁星秋水,寥落意深深,幽幽无际。盛酒烹茶,风雅趣,秋窗情寄。浮生梦,销魂几许?惆怅林栖地。
“徽”是一种颜色。它是一幅素雅明快的水墨画,阡陌小巷,鸡犬相闻,烟雾缭绕,灰朦背后是说不尽的神秘和传奇。徽杭古道之行感受到一种清亮透明的桃源山水恰逢秋意渐浓,丹桂飘香梧桐叶落的季节,体会着层林尽染碧落浮云日月交辉山岚氤氲的静美,惊叹美丽在刹那间飞逝,古诗有描绘四季轮回的景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代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述说了内心想望的自由心灵,同时扣合了心经所传达的「观自在」。采自江南民谣曲调的「春歌」,抑扬顿挫的乐曲呈现出天地轮回四季更替,悠扬婉转的歌声由远而近,有着雨过天晴后的清新透亮与盎然生机。秋带着千般动人模样,引人秋思,
你我岂能囿于尘世喧嚣,何不尽情享受来自自然的馈赠,趁阳光正好,微风不噪,携所爱之人,去看一看这正是可人天的轻寒时候。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写道: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这个“闲”,其实就是一种慢生活的境界。生活不是赶路,而是去感受路。慢下来,享受闲暇,回归生活,或许这才是中国人真正雅致的模样。遐想古人山居的风雅之趣味。喜欢这两首:
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
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陆羽烹茶图》
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
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明)文征明《品茶图》
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第一个大章叫《道家的女儿》。姚木兰学会的非常重要的道理:“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人生百年有几?快乐有几?良辰美景怎可辜负?
从不出门看世界的人,
大都容易心胸狭隘,
没有体会过山峰高耸入云的气势,
也没有体会过大海的包容与壮阔,
当面对蝇头小利,往往沉迷不能自拔。热爱旅游美食和读书的人是幸福的,而且多数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拼命追求生命的质量、深度和丰富,因此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害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