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BY人才管理体系项目结束后,甲方希望能够写一篇能够发表的论文。这个事情因为去年住院一直拖到今年提笔。本来不觉得是一件难事,把方案转化成文章之后发给张老师,得到的反馈是太像咨询方案了,而不是一篇商业论文。做咨询久了就是会存在这个问题,写文章都像在介绍方案。于是按照张老师提的框架和提纲重新写。可以肯定的是第二次理解的方向是没问题的,但是有些地方的逻辑和内容不对,于是又改了一稿。到了这周二,也就是昨天,给张老师看了第三稿之后,张老师直接给咨询部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强调【动笔】的重要性,希望大家每周都能写工作日志来练笔。起因当然是因为我写的内容不好了。
我能理解张老师表达的意思:我写的文章方向、逻辑、内容都是没有太多问题的,重点是在语言关、文字关。张老师开会的时候拿出来一篇自己写的随笔给大家看,我瞬间就理解了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不需要再多言语了。而且张老师说我当年的硕士论文是写的很好的,现在成这个样子主要是她的错,我都觉得有点自责,明明是我自己的问题,怎么变成领导的问题了?我的文字太白话了!而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日常的刻意锻炼,也暴露了这几年专业书籍看的少的问题,所以脑子里没有相关的词汇和库,自然写的时候无法调取本就没有的东西。
“你们作为咨询顾问,出去是要面对老板、面对领导的。要能够给他们讲话的,而讲话不单单是说几句空洞的话,是需要有东西有内容的。这个内容就需要来自于平时你的练笔。就像老师备课,写了10页讲义可能只能讲出来5页。所以文字关一定要过,这一关过了才能有语言表达。其二,平时要注意积累素材,比如对于某个问题这两天有一点想法,你就赶紧写下来,等到以后可能又有一点想法,慢慢就积累起来你对这个问题的比较全面的认知,再写个人观点或者文章就很是很好的素材了。”大概意思吧。
本来觉得做了4年的咨询,似乎已经比较胜任这一岗位了。现在看来,逻辑有了、学习能力有了,迎面的一座写作的大山又在等着我翻越。
其实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短板,一点都不会有压力或者不开心。反而有点兴奋,觉得对我自己是个全新的挑战,而且暗暗认为这一关过了之后我的能力又可以更上一层。很庆幸在这样的组织里,有领导愿意手把手、真心实意的扶持你进步。要心怀感谢、心怀感恩!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