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告诉我,最近心里常常感到压抑,委屈,干什么都没心思。
我听了,想安慰她,又感到亲切,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中年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整日忙忙碌碌,照顾着老公,孩子,和家中的老人,
在好多的时候,往往忙得忽略了我们自己,常常感到自己像一口枯井,好久没有注入清鲜的泉水了。
生活也好似失去了应有的生机。
相信在生活中,许多不好的情绪,像乌云遮住了太阳一样,让我们感到压抑和烦恼,但有时又不知怎样去排解。
我在无意中看到,心理学家海蓝博士的一段话,有了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别让你的爱,成为放的债。
她指出,好多夫妻间,亲子间的深层矛盾,都来自于这种错误的认知。
情绪问题往往裹着家长里短的外衣,却拥有毁灭性的力量。
海蓝博士说:
“我们没有人不全心全意地爱着家人。但如果每次付出时,都认为对方应该回报自己,这便是在向他人放债。
久而久之,女人难免会感到分外委屈,因为她们总是觉得是“对方欠了自己”。
我一看,吃一惊!原来我以前的好多烦恼和委屈,来自于我错误的思维模式!
我记得在圣严法师的书里,也看到过这种回答,他只说不对,我却没看明白哪里不对,而海蓝博士却用最简易的
话说了出来。她说:债主模式”是人际交往中的痛苦之源。
即便对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或者爱人,一旦觉得欠了你什么,便会本能地躲避这种负担。
因为,没有人想在亲密关系中,成为欠债的人。

我忽然想起,在很多年前,一个和我谈得来的关系不错的阿姨,她因为老公出轨而离婚了,说起她的儿子
曾泪流满面,她十分地爱他的儿子,她一件件数落着,她曾对儿子的每份付出,但孩子却很讨厌她,她因
为儿子不领她的这份情,而感到万分地难过。我听到此事时,才二十岁,那时,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
怎样去安慰她。
如今想来,一定也是这个原因,她爱她儿子,希望儿子记得她的所有的好,常常念叨着她曾对儿子的付出,
结果,母子关系很僵,她却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也会因为曾细心照顾亲人,而在我需要照顾时,却只有自己硬撑着,常常在心里感到委屈。
今天看到了,好像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结,难怪人说:
快乐的人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记较的少。
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希望更多有心里困惑的人看到,管理好自己的负面的情绪,
每天都留点时间,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照顾好我们自己的情绪。
不抱期望,就不会失望,好好地去爱自己,爱家人和朋友,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