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岁之前,我都是生活在乡下,妈妈种田,爸爸跟着爷爷已游走于不同的城市四处做工。
六岁前,陪伴我的是乡村的小伙伴们。他们更多的是我的叔叔、舅舅、姨妈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外加村子里邻里邻外,加起来浩浩荡荡一帮野孩子。
我们在同一个起点:一样朴实的农民的孩子,一样泥土里摸爬滚打的童年,一样流着鼻涕穿着花花绿绿的年代。
7岁的时候我被接到县城里,因为我到了上学的年纪。就此,我和乡里的一帮野孩子别过,各自在不同的境遇里开启另一段人生。
他们在乡下背着书包上学,说是农忙的时候学校就会放假,因为老师也有种田也要收麦割稻。学生也会被家长要求回家帮忙做农活。
我在县城里,远离了农活庄稼,从此分不清五谷杂粮的原生模样。
有一年我放暑假回家,穿着母亲买的崭新的运动套装,脚上是一双仿制的耐克鞋,走起路来脚后跟会闪闪发光。那是当时城里流行的装扮。
再见旧日的小伙伴,他们便有些羞怯于和我说话,只是不好意思默默站在一旁先观察着我。我从包里掏出带回的糖果、饼干,分给他们,他们腼腆地接过去,慢慢吃起来。
有个表哥说了一句:你是城里人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孩子的世界毕竟还是单纯的,也许他们从表面上看到了我与他们的不同,但吃着说着,便又把我当成曾经那个和他们一起爬树的野孩子了。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尽量回到我的小乡村,我喜欢和这帮野孩子做各种好玩的事,夏天光着脚丫下河摸鱼,晚上打着手电筒去挖知了烤着吃,冬天围着土灶烤红薯。
在这群孩子里有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们比我年级高,每次去他们家,都能看到满墙贴满的奖状。他们学习成绩很好,我一直把他们当成学习的榜样。后来,我慢慢地上中学,上高中,几乎就不再回去。
再过段时间,听到母亲提起表哥不念书了,出去打工了。因为觉得学习压力大,念再多书也没用,不如早点出去赚钱。表姐念到初中毕业便早早离家打工去了。
我不明白,这么小出去能干什么。母亲说农村都这样啊,所以,你要好好念书,不然你也跟着出去打工挣钱吧。
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们一定要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只要你们愿意学,我砸锅卖铁都会供你们!
我不知道父亲为何对于考上大学有这样的执念,因为和他同辈的亲戚中,大都是随孩子的意,不想念书那就直接出去打工,还能更好地贴补家用。
有一次我问父亲:念大学有什么用?
父亲喝了一口酒回答我:以前我念书也很好,你爷爷总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但是高三的时候,我就是不想学,只想跟着你爷爷出去跑,认为外面的世界比念书有趣多了。现在我后悔了。等你以后长大你就懂了。没有知识,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眼界,出去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赚最少的钱,还会受人嘲笑。我还好,高中毕业,认识字,还有一些没有文化的人,只能靠作苦力。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记得那时听完父亲的回答,我久久没有说话,虽然那时我还不太能理解人间疾苦、尘世复杂,但每天看父亲为生计、为我们的学费忙碌的身影,总能时刻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我继续做我的乖学生,仅管资质平平,进入一所普通的大学,学习一份普通的专业,毕业后拿着普通的薪水,过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再见我旧日的小伙伴们,已是各自散落天涯。
他们十八九岁便开始订婚,准备彩礼或嫁妆,二十岁甚至更早便已成为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而十八、二十的我,还在象牙塔里呆愣愣地感情着自己所谓的青春。
他们早早完成了所谓人生几大事,生完孩子都是扔在村里,然后继续出去打工,每年过年回来一次。
我能听到母亲偶尔提起他们的消息,谁谁谁又生了一个、谁谁谁又在老家盖了一套房子,谁谁谁25岁了还没有娶到老婆、、、、、、
他们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我已许多年不曾回过那片乡野,即使回去,那里也已全无我所认知的人和事了。
他们继续散落在各个城市,而我也继续在城市里游荡。
看起来我们都是殊途同归,同样混在城市谋得一份薪水。但有些东西又是明显不一样的。
我至今依然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他们能够目标明确而又义无反顾坚持让我好好念书,这才有了我,如今在深夜,端坐在电脑前,说这些过去给你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