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练古琴曲《卧龙吟》,不禁又开始发思古之情,想起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想起了书及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里的记载。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隆中(位于今湖北襄阳)隐居,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他提出《隆中对》时才年仅27岁,直到他54岁去世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又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其一生被概括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见诸葛亮年少时其实也是像浮萍一样,飘零无依,但凡能有大成就者,皆离不开辛苦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正如琴歌云:“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