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2:38睡,6:06起床
“愤”强调了思想和情绪的郁积、饱胀,“悱”强调了无以排解、难以宣泄的痛楚。而孔子的意思则就是说:上课之前,如果学生的状态达不到这种愤悱的境地,就不要急着帮他打开、打通、弄明白。
结合“教学从真问题开始”,制造愤悱之境也就成了:让学生心里产生真问题,而且问题指向自己,指向对自己原有理解的怀疑与不满,在学生的头脑里展开一场思想的战争。(干国祥)
火候是关键。
二、继续读莫言《生死疲劳》(89-118)
我看看那颗与他的年龄、身体相比大得不成比例的脑袋,看看他那张滔滔不绝地讲话的大嘴,看看他脸上那些若隐若现的多种动物的表情,——驴的潇洒与放荡、牛的憨直与倔强、猪的贪婪与暴烈、狗的忠诚与谄媚、猴的机警与调皮——看看上述这些因素综合而成的那种沧桑而悲凉的表情,有关那头牛的回忆纷至沓来,犹如浪潮追逐着往沙滩上奔涌;犹如飞蛾,一群群扑向火焰;犹如铁屑,飞快地粘向磁铁;犹如气味,丝丝绺绺地钻进鼻孔;犹如颜色,在上等的宣纸上洇开;犹如我对那个生着一张世界上最美丽的脸的女人的思念,不可断绝啊,永难断绝……
三、继续读郝景芳 王立铭《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71-81)
孩子从小确实应该多学知识,但多学知识的目的不是提前抢跑,不是在幼儿园阶段学小学课本,也不是超越孩子自然发展规律的强行灌输,我们提倡的学知识,是让孩子在知识的环境中成长,丰富内心。
所谓知识的迁移,就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体系,比较不同的现象,看透其中的相似性,将知识纳入一个大的体系,一通百通。
学前就该掌握的三种知识:关于世界的知识,关于他人的知识,关于自我知识。
四、打印并阅读汪丁丁《微信行为学》(1-3)
注意力 转发呈现品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