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端午节。
早上,走在大街上,匆匆忙忙的人们,手里都拿着新鲜艾草、菖蒲之类的,大街上飘着艾草的香气。
菜市场里异常的热闹,过节的人们都在兴高采烈的采购着节日的食材,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卖雄黄酒的吆喝声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买雄黄,过端阳,买雄黄,过端阳,买雄黄……
我照例也买回了艾草菖蒲挂在门上;吃了甜的咸的粽子、皮蛋、盐蛋;买了雄黄酒和孩子们一起抹在了额头上、耳朵上……看着孩子开心的样子,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我的老家在豫东平原,那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等,唯独不产大米。所以像粽子之类以大米(糯米)为原料的食物,平时是吃不到的。即使在端午节这个吃粽子的节日里,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到的。
每年的6月1号前后,正是小麦收割的时候。农忙季节,家家户户的劳动力都集中在收割小麦上了,就连稍大点孩子都要帮忙参加劳动,或者在家里带弟弟妹妹,或者在家里帮忙煮饭等。麦子的收割的程序又是十分的繁琐:先把成熟的麦子连杆一起割下来,运到场地里晒干,然后集中由脱粒机脱粒,脱成粒的麦子还要经过反复的晾晒,直到麦粒完全晒干,再装袋运回自家的粮仓。而脱完粒的麦子秸秆,也要一捆捆的摞起来,摞成一个大垛。这个麦秸垛是一家人生火煮饭的主要燃料。每年的麦收之后,田间地头一个个或大或小,或圆或方的麦秸垛,是一个迷人的风景,是我记忆里童年的样子。(当然,现在的麦子收割已经实现全自动化了,有大型的联合收割机,省去了很多程序。而现在的农村也家家通了天然气,麦秸已不做燃料,麦秸垛也消失了。)
每年端午节就在阳历的6月初,正是农忙时节。每家每户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准备端午的吃食和仪式,所以我记忆里的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节,地里的大蒜已经成熟了,入春养下的小母鸡小母鸭也已经开始下头茬蛋了。所以端午节那天必定会吃到的食物有:蒸大蒜(整个大蒜),煮鸡蛋,煮鸭蛋。刚从土里挖出来的新蒜,洗净了放入锅隔水蒸熟,趁热剥开蒜皮,一股香味扑入鼻中,放在嘴巴里,软软糯糯,还有一丝特有的甜味。妈妈则一边让我们多吃点一边说,蒸大蒜可以败毒、败火。
长大后,多多少少也去过几个城市,在端午节这天都会吃到粽子,有甜的有咸的,只是再也没有吃到过蒸大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