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金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金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作者: 安唯歌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20:47 被阅读61次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得知先生仙逝的消息,是在地铁上。

直至此时,依旧难以相信。

时光回到初中,那个小说盛行一时的年代,自己多少深夜躲在被窝,手拿台灯偷偷翻阅你的作品。

从《连城诀》到《鹿鼎记》,虽然当时每本书都很破旧,但依旧抵挡不了那份炙热。

第一次知道先生,是通过老爸借的影碟——《连城诀》。主人公狄云应是先生笔下命运最悲苦的主角吧,陷害入狱不仅被削断右手五指、还被穿了琵琶骨。据说,故事背景是借用先生以前一位名叫和生的家仆,并在他的真实事迹中发展虚构而成,具体真相如何,已不得而知。

那时的我,只知道刀光剑影的江湖和儿女情长的爱情。

                                    人们只知道金庸,却不知道查良镛

在先生的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有着许多大家熟悉的人物:

徐志摩——先生的表哥

蒋百里——先生的姑父

钱学森——先生的表姐夫

琼瑶——先生的表外甥女

原本富家少爷的你,却自小经历了生和死、和平与战争。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我们家本是相当富裕的,但住宅、园子都被日军烧毁,母亲与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那年你14岁,立志要在维护国家尊严上发挥作用。

15岁时,便与同学合编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譬如今天的《五年模拟三年高考》。这不仅是先生你的第一本书,更是此类型书籍在中国的首次出版。

有人说,你既是最会赚钱的文人侠客,又是年少张扬的义士。

中学时,因不满学校的某些行为,写文讽刺训导主任,后在大学里又与领导发生争执,遭遇了两次被学校开除的命运。

当年韦小宝的饰演者陈小春,一句“小宝就此别过”,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我们这群人的武侠梦,终究还是醒了。

                                           一手写社评,一手写小说

身为武侠泰斗,先生身上还有另一个不可磨灭的标签:报人。

1947年,你从三千多名投考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上海《大公报》。

1959年5月20日,创办《明报》的这一天,你在九龙尖沙嘴那间编辑室中写下:“如果我们能多报道一些社会上美好的事物,如果我们这份小小的报纸能增加读者们生活中一些喜悦,那将使我们感到很大的幸福。”

你在现实的家国世界和虚拟的江湖之间纵横自如,在知识分子和市民大众中拥有着广泛的读者,有人说,你的作品销量仅次于《毛选》和《圣经》,至于到底有没有文学价值,至今仍不断引发激烈的论战。

知乎高赞中有这样一个回答,我想可以解答此问题:

金庸的武侠或许是我们这几代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这几代人最好的道德教育。

郭靖、杨过、乔峰,让我们知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知道“马革裹尸,以身许国”的伟大。

令狐冲、胡一刀、韦小宝,让我们知道“立谈中,死胡同。一诺千金重”,也知道“义之所至,死生为轻”是了不起的。

当然,我们会长大,会知道世界并不是那么快意恩仇;我们也没那般强大,可以随心所欲策马江湖。

或许,我们会妥协,会胆怯,会自私,甚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

但起码,我们心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坚守,什么是应当尊敬。

即使不敢去做,至少也不会嘲笑那些勇敢无畏的人傻瓜。

即使不敢去做,至少会在心里为那些正直无私的人鼓掌。

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良知,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操守。

这就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我们这几代人心里埋下的种子。

它或许不会发芽,但它守护了我们的内心。

此生有憾,未能见得先生一面。

相关文章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 功与名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 金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金庸先生走了,到处都是刷屏的纪念文章。可以说再没有一个华人在武侠小说作家中有如此影响。 金庸先生重要作品年表195...

  • 金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得知先生仙逝的消息,是在地铁上。 直至此时,依旧难...

  • 无题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知行合一境, 功过何须评。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当时朱元璋他们的草头小皇帝的场子被砸了,朱元璋打算拉他一把。刘伯温则坚决反对,拉着朱元璋的衣服不让他走。奈何当时的...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今天,有幸参加监狱优秀民警风采展示会。果然,要成为优秀,最快的方式就是处于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在这样的氛围下,深受感...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马克思曾说过,“商业的最高形态是按需分配”,如今,商业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但是,按需分配似乎是不可能...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听了一堂课,写了一篇文章,读了一篇帖子,常常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干货,内心有一种充实感。其实这是假象,好象猴子见到水...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最近在网上看到C的这副近照,我放心了。 也许,他这副胡子拉碴显得憔悴甚至有些落魄的样子,许多人早已不认得他了。 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kf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