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feel sorry
孩子对大人的态度非常敏感,我们表露出可怜的情绪,孩子就会认为自由又自悲自怜的理由,但是当孩子自悲自怜时,他的痛苦会加倍,因为他没有办法面对困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困在这样的自怜情绪里,丧失勇气。
只有我们避免可怜孩子,孩子才会学会克服失望。
生活里总是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比如按计划明天会到的包裹延期,期待已久的外出因为特殊原因取消。生活里也会有很多的磕磕绊绊和不如意,如果我们都用怜悯的态度,还怎么要求孩子以后有勇气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呢?
豆豆摔伤了膝盖,他瘪着嘴巴看着我,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我看了看伤口做了简单的处理,没有过度关注他的情绪;要去博物馆的那天,因为公众号没有开通网上预约,我提前告知会有无法参观的可能,并且让孩子计划我们的第二方案。
小时候豆豆说话不利索,总有亲戚在旁边用怜悯的语气:唉,哪里都好好的,怎么说话不清楚啊,慢慢会好的吧。每次亲戚离开我都会给豆豆正向的反馈:我们慢慢说,不要着急,今天已经比昨天有进步了。
有段时间家里忙没有很多的时间陪孩子,长辈就会在孩子面前表达愧疚:孩子真可怜,其他孩子都有什么有什么······我立马岔开话题,听豆豆分享他今天的小惊喜。
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同情和支持,绝对不是怜悯。
同情是: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受了伤害,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很大的困难,我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而怜悯则是:你很可怜,我为你难过,我会努力为你承受的痛苦做出弥补。
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奔波而没有陪伴孩子,长大后用尽全力的在物质上补偿,几乎有求必应,但是孩子依旧深陷在他理解的悲惨童年里,长大后很有可能趋向消极,抱怨,陷入悲惨的恶性循环。我们要做的是放下怜悯,表达适度的同情,然后鼓励孩子找到前进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