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之武

作者: 言少林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0:55 被阅读6次

对于“功夫小说”而言,它的核心元素是“功夫”。

我在写《活》第三部的时候,着重描写“徒手格斗”场景,以双拳和双腿为主、以双肘和双膝为辅,同时添加摔法、“巴西柔术”等格斗技。目前,《活》中的武打动作,主要来自泰国的“古泰拳”,其次是中国的“散打”,再次是韩国的“跆拳道”。

《活》的打斗,没有任何限制,我试图用小说来告诉读者们,公安特警的格斗应该是怎样的。在设计武打动作时,务必充分考虑到该动作的实用性,比如“甲一拳砸在乙的脸上,将乙击倒”,这就是很实用的动作。

同时,我们务必追求创新,以避免功夫的过度重复,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当然,“功夫小说”还是应该以展示实战格斗为主,比如泰拳的“扫踢”。我们也要考虑到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的区别,因为男性的力量一般要大于女性,比如“过背摔”这个动作,女人就比较难做到。

古泰拳的肘击非常凶狠,《活》中多次写过肘部招式,这再次体现了“实用”理念,与此同样重要的,还有膝撞,膝部的威力比肘关节更强。我在武打动作的设计上,反复提醒自己这是格斗、是厮杀,因此必须要狠。

双腿的威力也很惊人,一位荷兰武术家的“扫踢”,可以踢出大于800千克的力量。腿是人身上进攻距离最长的武器,比如著名格斗家李小龙先生,就很喜欢“侧踹”这个招式。读者们需要知道功夫是用来杀敌的,因此它的动作肯定有不少细节,我们在写的时候,虽然没必要把细节都写出来,但至少要点出一些地方。

曾经看过很多打斗场景的描述,这些场景,虽然有实战型招式,然而大部分属于花架子。如果作者能考虑到“人”本身——人嘛,不是三头六臂,所以有些动作是无法完成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能避免设计出无用的动作。有朋友建议我抽空给圈子里的伙伴们担任武术指导,然而我对“功夫”的要求太严格了,严格到要求必须百分百全是真打,比如有些伙伴在音乐上很有成就,想拍摄出现格斗场景的MV,不过问题在于,演员能否完成这些动作。打出一拳,或者踢出一腿,如何表现拳脚的力量,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活》中的武打设计,严格体现着“快”、“硬”、“狠”的特点,这三个字,是功夫之灵魂。

在《活》的写作过程中,对“格斗”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我将继续弘扬李小龙先生的实战精神,把真正的功夫融入这个故事。                                                                                 

相关文章

  • 《活》之武

    对于“功夫小说”而言,它的核心元素是“功夫”。 我在写《活》第三部的时候,着重描写“徒手格斗”场景,以双拳和双腿为...

  • 世说新语 捷悟十一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

  • 读《左传》之一百六十四宣公三年 下

    【传】 宋文公即位,三年杀母弟须及昭公子,武氏之谋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之馆,尽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

  • 生武活汉

    我爱这武汉 这两江交汇的武汉 虽无浩渺碧洋 也无凌云白峰 但他承载着我 几近所有的脚步和回忆 也许我现在无法走远 ...

  • 武帝

    在武之

  • “越国以鄙远”,其真难乎 ——读《左传》书评其一

    《左传》之《烛之武退秦师》讲述的是郑国烛之武运用自己如簧巧舌,劝退秦国,从而解决了郑国的亡国危机的故事。在烛之武对...

  • 《长生界》——伴读笔记(作者辰东)355

    武之印记激动的来到武祖身边。 想要跟武祖并肩作战。 但被武祖拒绝了。 武之印记完全可以成长为祖神兵,成为一个全新的...

  • 《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学习小论文 ——《烛之武退秦师》的人物形象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的中心人物是烛之武,但文中仍然还是佚之狐、子犯...

  • 二寸半不烂之舌

    ――读《烛之武退秦师》 文/孙见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教学核心是烛之武的...

  • 第105篇 烛之武

    【读史日历】(第105篇 烛之武)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前往秦营之中,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之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ja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