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课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
节点名称:探索一般三角形的特征
学科类别:小学数学
实验教学素养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经历动手操作实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进一步发现三角形稳定
性的原理,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
趣,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实验资源:
1.卡扣小棒、磁力棒等学具。
2.实验记录单、实验报告单。
3.白板课件。
4.微课视频。
实验设计与创新点:
实验设计:
本课从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出发一共设计了3个小实验。
实验一:对比实验——哪些形状具有稳定性。
实验目的:通过拉一拉、捏一捏等方法初步感受稳定性。通过对比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实验二: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用不同数量的小棒搭出的形状、大小以及
图形个数,探究稳定性。从稳定的表象——不易变形走向稳定的本质——唯一性。
实验三:是否所有三角形都具有稳定性。
实验目的:从特殊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的确定与所选的小棒有关。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只
要三角边的长度确定了,大小、形状也就确定了。
创新点:改变原来的教学中仅用“拉一拉不会动”就确定三角形
具有稳定性的特征,用搭一搭的对比实验和再搭一搭的随机性试验,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从本质上去感受“拉不动”是由于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确定了,大小、形状也就确定了,所以才不易变形这一原理,为学生进入初中继续研究三角形的全等打下基础,发展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验导入
老师做了一个纸桥小实验,请同学门认真观看视频。(播放视频)请问你发现了什么?(折叠起来的纸更具有承载力)那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三角形)请你指一指。为什么是三角形呢?如果是四边形、五边形……会不会也一样具有稳定性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今天的数学实验课堂。
二、实验探索过程
(一)实验一:对比实验——哪些形状具有稳定性
实验要求:从实验材料A 中,每人选合适数量的小棒分别搭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再检验图形是否稳定;小组汇总,对比交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提醒:每边只能用1 根小棒,每位同学选长度相同、颜色相同的小棒。
实验交流与反馈:
1.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结论。
2.三角形最稳定,不易变形,其他图形都容易变形,是什么变
了?(形状、大小)
3.你们都用 3 根小棒搭了什么图形?(三角形),用 4 根小棒
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看来,相同数量的小棒能搭出不同图形的个数也不一样。
接着,我们就从形状是否变了、大小是否变了,搭出不同图形的个数,来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三角形最稳定,不易变形呢?
(二)实验二: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实验要求:用刚才搭出的图形,进行观察、操作、对比,探索三
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注意实验操作要规范。
实验交流与反馈:
1.学生汇报。补充关于搭出不同形状的图形个数的讨论。
2.4根小棒能搭出无数个四边形(配合课件演示)。
3.3根小棒只能搭出1个三角形,无论怎么搭都是一样的。
实验结论:三角形最稳定,因为形状、大小都不可变,只能摆出
1个。
刚才我们用这样的三角形研究,发现它具有稳定性。大家还有想研究的问题吗?继续提出研究问题。
(三)实验三:是否不同三角形都具有稳定性。
实验要求:从实验材料B 中,任选三根小棒搭出三角形,先猜想并验证其是否具有稳定性,独立填写实验记录单。注意实验操作要规范。
实验交流与反馈:
1.学生汇报猜想与验证过程。所有三角形都稳定。
2.选择相同小棒的,搭出的三角形也相同。
实验结论:只要三根小棒的长度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也确定(不能变了)。因此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生活应用
1.返回纸桥实验,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
2.说说生活中哪里也有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3.有办法让这些四边形也稳定吗?五边形呢?
四、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中国桥梁建筑中三角形更是比比皆是。中国建设代表着中国速度,中国速度是中国强起来的有力见证,这意味着中国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学生要好好学习,练就本领,将来长大后为中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课后作业
1.寻找5种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建筑或物件。
2.设计一座桥梁画出草图,感兴趣的可以尝试用木棒制作模型。
附:板书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