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来说,作业占求学生涯的中大部分时间。那么,作业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
1、巩固:白天学完了新课,课堂听完例题,老师的讲解,课后就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也是对学过的知识的应用。所以,重视当天的作业,这非常重要。
2、复习:老话说:一回生,二回熟。没有课后练习巩固,效果会大打折扣。特别是考试之前,作业形式以试卷居多。目的是为了检测学过的内容,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每天除了去学校上学,就是放学回家写作业。白天的效率考听课,晚上的收获靠写作业。如果这两个动作都完成的很好,那就不用担心考试成绩啦。
但是很多学生白天听课打岔、发呆、开小差,或是听了,但是听的稀里糊涂的,晚上写作业有的同学不会写,有的同学就只能应付,作业即便是写完了,也没啥收获。那这样长期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不会有好成绩啦。
那什么是“好的作业”或是“有效的作业”呢?老师如何布置有创意的作业呢?专家认为,好作业有四个标准:
第一、作业在课程标准中的价值定位:教师设计每一项作业,都要与学科课程标准相关。清晰的课程价值,是判断作业好坏的首要标准。
第二、作业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是嵌入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的,是与学生学科前置知识的巩固和学科后续知识的发展相关的。
第三:作业在学生学习情感中的价值定位:情感的维度、兴趣的维度、挑战性维度,是判断作业好坏的重要标准。好的作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挑战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四:作业对完善学生认知与情感模式的意义:好的作业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而在于学生学科知识结构或情感结构、社会经验结构的完善。只有让学生的学科结构或社会情绪、实践经验得到完善,才能正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
当然,要体现作业的这四个标准,不仅对教师的要求高,还要对学生要了解、熟知,能对症下药,学生的素质也有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