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上课孩子X没到,我没有很担心。当十分钟还没有到教室时,我非常着急的联系家长。电话刚挂不到一分钟,孩子到达教室,我心里放松一些,又及时跟家长沟通让他放心。等待X的同时,先向其他孩子们分发了专属非暴力沟通课堂的笔记本和黑笔,并引导孩子们在笔记本封皮浅色区的位置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X安然到教室后正式上课。
独一无二本
在辨认表情包时,大家参与感非常强,积极猜测当前那个表情可能是什么感受。当玩游戏“你描述我猜”时,孩子们热情高涨反应很快,尤其是总是被男孩X猜到。大家跃跃欲试都想参与描述,每次邀请三个人,三轮一共邀请了九个孩子。等到X他们三个人描述时,大部分时间处于寂静的状态。这说明,猜词与描述是完全不同的,描述让别人猜会比猜词本身要难得多。
经过前面热身,邀请孩子们觉察自己当天、国庆或曾经出现过的感受,将感受词写到本上。在这出现问题比较多,孩子们有些迷茫和困惑,比如要写几个词,写什么词。在这一阶段,好像不知道要做什么,孩子们确实从来没有觉察过自己的情绪。反复提醒大家要用心体会和感受,联系回想一下在什么时候产生那样的感受,不过效果不佳,总有孩子分心想要说话。
此时的我意识到三四年级的孩子当前是八九岁,可能确实年龄有点儿小,玩游戏的时候可以积极参与,到理解的部分有些困难。书写完感受词汇表之后,引导他们区分感受和想法,通过大家一脸茫然看着我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听得一知半解,既然课程推进有些困难,应该放慢脚步。我告诉孩子们:这个课程不着急赶进度,讲到哪里算哪里,以大家理解为主,不要有压力。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也可以随时提出来。
带着大家简单区分了感受和想法,出示想法词汇表后,孩子们发言都曾出现过其中罗列的想法。我邀请他们展开描述产生想法时具体的事例,便于大家共同帮助他觉察产生想法背后的感受。
小插曲是男孩Y一直在对他旁边的C讲话,他不知道我说了什么,更没有听见别人的分享。我因势利导提醒大家:有时候,听的人比说的人更重要。如果没有人听,说的人没有意义;如果被他人听到,是一件幸福的事。
最后以X的分享作为本节课结束。他的想法是受到背叛,给别人东西时,说好别人有东西也要给自己。结果别人有东西不给自己,马上就要红温了。感受是:愤怒、生气。大家猜测他的感受可能还有无奈、失望、失落。X在分享时没有提及相关人的信息,注意保护隐私;他在讲完后能及时觉察自己的感受,做到学以致用,真的特别值得鼓励。
知识传授进展缓慢,不过在有限的年龄、能力范围内,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并且愿意分享是非常不错的。
辨认表情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