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能力是人类的智慧体现,相应的,因果关系分析是我们做事的常见思路,在吴军的《智能时代》中,用新药的研制过程做例子。人类不断地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然后寻找消除这些原因的方法,然后合成出新药,这种方法思路严谨,环环相扣,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很高,一般而言,等新药上市,只剩下7-10的专利有效期,这也是为什么特效新药的价格非常昂贵的原因了,不然就不可能有公司愿意投资研制了。而有了大数据之后,寻找特效药就和以前不同了。全世界只有大约5000种被批准的特效药,人类会得的疾病大约1万种,如果对药物和疾病进行关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颠覆认知的惊喜,如斯坦福医学院发现,用于治疗心脏基本的某种药物对治疗某种胃病特别有效,人们起初可能不知道其原理,但这种强相关分析可以给新药的研制快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而如果采用传统的因果分析的方法,这种发现过程要慢的多。
这其实类似我们目前实证研究的思路,只是实证研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需要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跑模型加以验证。但实证研究很多我觉得已经误入歧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原因是很多做实证的人为了解释的方便,通常都是先解释理论,再用数据来验证,如果回归的结果不符合理论,大家更多不是思考理论有无缺陷,而是通过调整变量等重新跑模型,直到模型通过。这样的研究能有多大价值呢?即使他内心认为一个变量很重要,但模型通不过,可能也会选择性地忽视,反之,他对一个变量并不认可,但只要可以对回归结果有利,也会采用。这种自欺欺人的研究方式归根到底不过是为了发论文方便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