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樊登《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其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是呵护孩子的自理能力,当时看的时候很有同感,但是昨天又对孩子指手画脚了。赶紧拿出来再复习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学与用之间的偏差。
当孩子与孩子之间有问题的时候,有三个原则特别重要。
第一,是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父母搞清了孩子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后,千万不要试图把孩子拉到自己的价值观层面上,这是因为首先我们的价值观未必就是对的,其次强加的效果一定会很糟,不评判的谈话是高难度的谈话,我们在与同事和陌生人谈话的时候,会尽量做到不评判、倾听、多了解,但跟爱人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经常就会评判,忍不住就会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那样做"当评判加进去的时候,对方的反弹情绪立刻就起来了,结果会变成争执。我们应该对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心。
第二,要让孩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如果家长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永远有层出不穷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对孩子放手,让他去学会解决问题,他才会很快的学会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自身的责任感才会不断增加。还有对孩子表现好的地方要毫不吝啬的肯定和表扬,那种认同的感觉是要发自内心的。
第三,思考的过程是重点,而不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才是重点。很多父母不愿意尝试让孩子自主的解决问题,原因是怕做错了造成伤害,得罪别人。要知道不必担心每一件事,因为更重要的问题是孩子有没有得到成长,因此关注点不应是每一件事解决之后的具体结果,而是教会孩子解决事情的过程。
父母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主角,而是要抽出身来,让孩子成为主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