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是身体身心双重体验的愉悦瞬间,仪式可以让人们记住一些重要时刻。
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我们常有仪式有婚礼、生日、毕业典礼、节庆、祭祀等等。每每重大节日或重要时刻,总要举行一个仪式,以此证明这个事情或者时间的重要性,并通过仪式来记录这一难忘时刻。
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仪式感,比如过春节,家人团聚才是春节,北方人除夕夜吃饺子才是过年。过生日,总得有个蛋糕插个蜡烛。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做销售的时候,为了鼓励自己,每次开单,都会自己做上一顿红烧肉来庆祝一下,虽然现在没有了这个仪式,但总能想起那个小小仪式的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老传统的仪式在慢慢消失,一些新的仪式也在逐渐诞生。
这几年自己也多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仪式感,那就是记录。
如果说之前的过年饺子、红烧肉等,那只能算记忆,多少年之后慢慢就会遗忘了,偶有深刻的会被想起。以前,有史书记录朝代兴衰更替,如司马迁的《史记》;有书家文人挥毫泼墨,记录下当时的场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到此一游,抒发当时感慨,来一篇游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上几例,都是以记录的方式记下当时的仪式,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又可以让后人一起感受那样的仪式感。
这两年,自己多了一些爱好,也就多了一些记录的机会,而这样的记录可以带来一定的仪式感。记录当下,仪式表达,抒发情感。
一如跑步,自从有了跑步数据记录,就多了很多仪式表达的机会。跑步记录中,有时间、距离、配速和轨迹等等。在自己或者朋友生日当天,跑一个与年龄一样的距离,在新年的第一天跑一个"蒸蒸日上",在一个特别的节日,再跑一个相同的轨迹。记录详细,仪式感满满。
新年伊始,跑一个20. 21蒸蒸日上
兄弟50岁生日,50公里跑步庆祝
五个“7.1”,满满仪式感
二如写作,以前办完一件事,见过一个人,游完一个景,除了几张照片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记录方式了。自从喜欢上了写作,每每办完事、见过人、游完景,都有一种记录的冲动,于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写下当时的场景、感受和想法,成就一篇小文。记录也好,发予朋友分享也好,也是不错的仪式感。
见过黄老师,为她的事迹感动,一篇小文以表敬仰
三如书法,以前不会书法,很难理解王羲之写《兰亭序》曲水流觞的场景和意境。开练书法一年多,感觉自己的字可以拿出来看看了,每次碰到特别的事情和想法,都有“挥毫泼墨”的冲动,记录下当时对事件、对友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感谢朋友成人之美
表达有很多种,语言、表情、影像,而只有记录可以记下此刻的场景、感受和思考等更多层次的信息,有感而发,真实记录。
当情感到达一定高度或者低峰时,都可以记录下来,以示仪式感,待以后有机会翻阅,都是满满的回忆。
书写的下午,朋友正好发来他陪母亲渡过“烟花”的几天日常和感受,充满母子温情,那是一段最美好的记录。
2021年7月27日
周杰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