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思考并回答:谁是那个最感激您的人?能找出第二、第三……个吗?(3)复习“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很难,了解别人想要什么更难!无数的悲剧就在自己的付出和别人的需要之间上演。呜呼,哀哉!
如果您问我,我会毫不犹豫:“我儿子!”孩子若不知感恩,我养的就是个白眼狼!这就像我拿这个问题问老婆时,她肯定地对我说:“你一定是最感激我的人,否则你就是没良心!”
老师,您确定这二段话的观点不矛盾?
假设一下,如果您儿子不感恩于您,用您第一段话来解释的话,是不是因为您的付出与儿子需要错位了呢?这能说儿子是“白眼狼”?同理,师母角度,能说您是“没良心”?
“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是指在治疗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病人将自己觉察不到的内心世界逐渐清晰地表现出来,对自己的理解得以提高和深入。
尽管不同理论学派对此的表述语言不一样,然而,殊途同归,其本质都是通过自我探索,使意识得以扩大。比如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这是对自己内在感受的挖掘和开发,同时也是摘掉面具显现出真实的自我的过程;精神分析家认为这是对“无意识”的洞察或领悟;存在主义者认为这是对“亲在”(我这个独特的人存在)的觉察;格式塔治疗认为这是对心理之整体(完形)的觉察。认知治疗这样说,通过治疗,使病人认识到,在诱发反应的刺激或生活事件和反应或结果之间,自己的认知情感活动在起着中间缓解作用。
还有比较特殊的行为治疗,如果病人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行为治疗,这个过程本身即包括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新的有效行为丰富了病人的行为储备,这必然伴有意识扩大。
关于“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自知之明”——有关自我的知识的增长。既然是增长,那它就不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个过程,因为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的潜力是不可穷尽的。
自知之明的表现大体如下:
1.知道自己在生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及短处。
2.知道自己习以为长的处理困难的方式及得失。
3.知道自己所压抑的是些什么情欲。
4.知道自己行为的动机,从行为的方式和后果能看出隐蔽的动机。
5.知道目前的情感和心情(尤其是不愉快的)跟已经过去了的事件(以及当时应对方式的得失)之间的联系。
6.能在别人的言语行动中看到自己的反应,或者,能把自我客观化,即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7.能用历史学家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过去,没有无意的后悔和内疚,也能做到“好汉不提当年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