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记得↑关注↑哦~
温州女孩儿乘坐滴滴顺风车途中被害,这一事件周末在朋友圈刷屏,距离上次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被害不过三个月。一个出行领域拥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在如此短的时间接连出现如此恶劣的问题,毫无疑问是业务模式、管理流程出现了巨大的漏洞。那么问题来了:决定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是什么呢?
先说个题外话。
也是这个周末,老牌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出现了一次“意外”。导师李健在征得其他三位导师的同意后,打破比赛规则,没有在第三场PK的两位学员中选择一位晋级,而是让之前两场PK落马的两人和第三场PK的两人又各唱了一首歌,再从中选择晋级人员(看不懂没关系,只要知道李健没按“规则”出牌就好)。
对于李健的这个行为,自然会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李健从好声音角度选人没有问题;一派认为李健不遵守规则,无论做什么都没有道理。
如果是你,你会加入哪一派?
说回正题。
对于滴滴顺风车业务来说,这个项目原本的定位是“社交平台”,你没有看错,不是出行神器,而是社交平台。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这次已被免职)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顺风车就应该像咖啡馆和酒吧一样,变成陌生人社交的“sexy的场景”。在这样的定位下,不发生问题才是最奇怪的事情。
同样还是这两天,俞敏洪在亚布力夏季峰会上“开炮”。他认为,“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利用人们的低级趣味。”他认为,企业家要做有情怀的事情,而不是“捞一把是一把”的事情。
一语成谶。
因此,决定一个企业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是这个业务的定位,而决定业务定位的,是企业的价值观。
说价值观似乎有点虚。很多企业会把自己的价值观挂在墙上,但并不说明企业就在乎这个。你要知道一个企业的真正的价值观,你可以去问问他们的管理人员,“贵公司排序第二的价值观是什么”?之所以要这么问,是因为没有排序的价值观就等于没有价值观。
就拿滴滴举例。在他们公开过的企业价值观当中,就包含“激情”、“拥抱变化”、“极致执行”、“独立思考”、“为用户创造价值”等等。这些大词单独看都很棒,但问题是,当这些价值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例如“极致执行”和“独立思考”发生矛盾的时候,哪个原则更优先呢?
在这次温州女孩遇害的事件当中,客服人员可谓“极致执行”,但为什么他们就没有“独立思考”过,关于“人命”的用户反馈与普通的用户反馈不同呢?
这样说来,有人认为是企业价值观出了问题,其实还真冤枉了滴滴。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价值观。这也是俞敏洪看到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通病,从百度的医院,到拼多多的假货,再到阿里的月饼事件……皆是如此。
没有价值观的企业很可怕,个人也是如此。
村上春树在某次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中说过,“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
现代的交通法执行的就是这个原则。无论行人是不是走人行道、逆行、不看红灯,只要汽车撞了行人,就一定有责任。法律看似冷冰冰,背后其实是有温度的价值观。
当然,价值观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让你在做事情的时候,更加坚定一些而已,尤其是面临道德困境的时候——你是一个火车司机,你发现前方是一个岔道,左边有三个工人正在施工,右边有五个工人正在施工。刹车已经来不及了,请问你会怎么做?
最后再说《中国好声音》。那些认为李健不遵守规则的人,板子着实打错了地方。要知道,规则是节目制作方定的,这次改变他们也是认可的——有故事冲突的节目更容易博人眼球啊。要说有问题,大家是不是应该找《中国好声音》节目组?
但对于李健本人,笔者倒是有些敬佩。毕竟,在一个以秀为主的节目中,坚持学员主动改变规则的导师,应该是有自己价值观的。
感觉不错就↓点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