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代四大女诗人】扫眉才子薛涛传:春望词冷 ,红笺上泪——大唐第

【唐代四大女诗人】扫眉才子薛涛传:春望词冷 ,红笺上泪——大唐第

作者: 墨上签 | 来源:发表于2025-04-23 19:56 被阅读0次

卷一 扫眉才子

薛氏女,字洪度,薛郧之女,京兆长安人也。

父郧仕于朝,耿介敢言,终因直谏谪蜀,涛幼随父入川。

庭中梧桐忽发新枝,父指树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八岁小女应声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郧闻之愀然,抚桐长叹:“此女才高天妒,恐非朱门久客。”

果不其然,父因直谏贬剑南,殁于成都任所。

十四孤女无依,堕入乐籍,蜀中初见其名,已著“扫眉才子”之称。

卷二 剑南惊鸿

贞元初年,剑南节度使韦皋镇蜀,设宴锦城。

席间命赋《谒巫山庙》,涛执振袖挥毫:“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韦皋击节称妙,叹曰:“此诗当刻玉版,藏兰台!

遂掷金错刀赐之,辟为幕府校书,朱批公文,代拟奏章。

蜀中七十二州,皆知节度使府有位“女校书”,锦心绣口不让须眉。

然锋芒太露终招祸,因收吐蕃金帛事,一纸贬书谪松州。 

大漠孤烟里,薛涛含泪作《十离诗》:“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韦皋见诗怅然,八百里加急召回。

卷三 浣花笺事

脱籍后,隐于浣花溪。

嫌蜀纸尺阔,亲采芙蓉皮、汲玉女津,染作桃红小笺。

以石黛描云纹,以金粉点落梅,笺成之日,满溪芙蓉尽谢,香魂皆凝于纸。

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巡蜀。

元稹入蜀,见笺惊为仙物:“此非人间色,当是云霞裁!” 

三十一岁探花郎,四十二岁扫眉娘,相逢浣花溪畔。 

元郎赠翡翠笔架:“卿当为薛家婕妤。” 

薛娘回以桃红小笺:“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三月缠绵,恍如三生。

别时元稹指江水盟誓:“待我整顿长安事,必迎卿归。”

然马蹄声渐远,探花郎北归后,长安再无音书。

薛涛始知《离思》诗中“取次花丛懒回顾”,原是薄幸人语。 

自此闭门制笺千张,取浣花溪水,撷木芙蓉皮,染就“不羡牡丹真国色”的十色小笺。

每制一笺,便抄《春望词》一句,直至“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笺角皆印“洪度”小印,世人谓之“相思血泪笺”。

卷四·道袍归真

大和年间,浣花溪畔多了一道女冠身影。 

褪却石榴裙,改披鹤氅衣;收起金步摇,独绾青玉冠。 

武元衡欲复荐为校书,涛作《罚赴边上武相公》拒之:“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常携焦尾琴坐望江楼,弹《子夜歌》至弦断。

某日忽掷琴入江,笑谓童子:“此声应随元微之去矣!”

遂封笺井,绝笔墨,惟植枇杷数株,作《酬人雨后玩竹》:“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卷五 残诗断肠

大和六年秋,薛涛卒于吟诗楼。 

葬仪之日,锦城纸贵,百姓以自制彩笺撒满送葬路。

段文昌亲题墓碣:“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元稹闻讯,捧旧日桃笺呕血三升,临终前犹唤“洪度”。 

后人在浣花溪畔掘井立碑,见井底沉泥竟泛胭脂色,皆言是薛娘制笺时血泪所化。

更有书生夜泊锦江,闻得风中絮语:“但得同心人,何须连理枝?” 

今望江楼畔,犹存薛涛井,竹影婆娑处,恍见伊人提笔笑问:“客官可要买笺?十文钱,换一首断肠诗。” 

笺上书《春望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

历史评价&轶事典故

韦皋谓其“女中相如”,元稹赞其“言语巧偷鹦鹉舌”。

然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韦令孔雀》最得真味:“玉儿已逐金环葬,翠羽先随秋草萎。唯见芙蓉含晓露,数行红泪滴清池。”这“红泪”,既悼孔雀,亦悼那位以心血染笺的奇女子。

其行书得王羲之遗韵,传世《陈思王美女篇》笔势跌宕,章法如云卷云舒。宋《宣和书谱》赞:“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 

锦城有豆脯名“薛涛干”,或云涛自创以飨诗友,或云邻人以薛涛井水制之。百姓笑传:“食此干者,可染才女三分灵秀。”

川剧《扫眉才子》唱断锦江秋月,京剧《浣花吟》五幕写尽才女风骨。

今望江楼畔,二百种修竹摇翠,皆薛涛旧植。

风过处,竹叶沙沙如诉:“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人物简介】

薛涛,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亦为蜀中四大才女(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齐名)。其父薛郧为长安官员,因直言被贬四川,后卒于任上。薛涛14岁孤苦无依,16岁堕入乐籍,凭借才华与容貌成为成都名妓,晚年脱籍隐居浣花溪,终身未嫁,逝后葬于成都望江楼公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代四大女诗人】扫眉才子薛涛传:春望词冷 ,红笺上泪——大唐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dg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