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再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再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者: qingqianshiguan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22:49 被阅读0次

讲什么,怎样讲

要是能让学生了解一下文章背景,可能会更好一些。

经典作品的教学,有时需要跳出文本,把作品放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去观察,以期获取更有价值的思考。

学生在课堂上知道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看到了一个人和他的时代,他因此而发现了文章的趣味,知道了为什么历久弥新,他也并未因此认为知识是无趣的。

教师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乃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变化,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多读书,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小学教师,懂得越多越好,因为和他在一起的学生,想变得有智慧,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把立在讲台前当作享受,他有能力、有信心与任何学生交流。

他缺乏时代体验,也没有阅读积累。

知人论世的能力,用简单的应试教学很难培养出来。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也必须引导学生对“课外”的社会保持关注,要让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保持兴趣,有个人的思考,并在社会生活中有个人的立场,否则,我们的课堂很容易造成思想的空白——无须等到毕业离开学校,下课离开教室,所学的东西就无用了。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了无用的东西,完成对学习的厌倦,形成新一代的“读书无用论”,应试教学的弊端重要体现在这些具体的环节上。

能否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思想方法,有没有可能让他们变得聪明一些?教师上课时,一定要明白自己该讲什么、怎样讲。

为什么要停下来打个岔

课堂上,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

那些上课“打岔”的老师不是饶舌,很可能是想让我们重新“注意”。

学生说,即使老师的课精彩,仍然有可能分神,老师的教学可能会诱发学生联想;而有些科目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没有吸引力,更不用说有些课堂气氛沉闷了。

实行严格的学习训练,强制学生注意,也许会有些作用;如果考虑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教师应当有更多的办法。那些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的课堂空间远远不是那几十平方米,他们能深入浅出地解说教学内容,注意让学生发现趣味,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导出他们的疑问,让他们形象地感知学习内容,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推导的兴趣,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听”和“记”。在学生疲劳感即将出现时,老师像是不经意地打个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气氛有些活跃了,然后不动声色地巧妙地导回教学内容上来。

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完了之后老师会表扬他:“嘿,你今天真精神!”今天的他究竟有多“精神”?为什么老师会表扬他“真精神”?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同学都想看看,于是也关注刚才的问题了。发现学生有些分神了,老师的语速忽然慢了下来,也会让课堂里很多学生专注起来;有时,老师偶尔沉默,思考下一句话该怎样表达,教室里也会一下子静下去,因为学生开始关注老师的状态。总之,上课不能“一平到底”。只是老师尽量不要说错,说错话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有麻烦。

用硬办法逼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会让学生疲劳不堪。人的精力有限。

札记1:好的课堂是在科学合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课堂需要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但是,怎么讲,讲什么是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好的教学是可以超越应试的。然而,这对教师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课堂上不照本宣科,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有自己的风格等。一定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变得更聪明,更善于思考。

札记2:课堂上切忌“一平到底”。好的课堂应该如一首歌,有抑扬,有高低,有快慢等,多样性的和谐造就了课堂的丰富。

偶尔课堂上学生走神时,停下来打个岔,有利于“重新出发”,当然,必要时也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教师应当想到其他的好的办法。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大启发学生思维的力度,导出学生的疑问,让他们形象地感知学习内容,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推导,而非只是简单的让他们“听”和“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fx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