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看起来有点正能量,NO,这是一个可正可负的句子。
其实比起长篇大论,老祖宗早就说了——相由心生。
以前过于无知的我还以为,这个词是说看面相能识别一个人的好坏【望文生义的典范】。
其实是说一个人看到什么,来自于他的内心。
这话当然不是说,看到犯罪的人心中有罪恶,这个解释看起来很多余,实则并不那么多余。
这个词很容易产生的误解,在于灰色地带。因为世界不是简单的黑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抽丝剥茧去判断,才能对一件事定性。
灰色区域这个词我一度也误解过,我以为这是在说所有事都有两面性的,这个理解本来没错,但很容易就让人变得失去是非观——既然一件事有正面也有负面,那它到底是哪面?
这个答案也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用一句很老的歌词来解答: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对群体有益的就是正,反之就是负。
现在泛滥又白痴的给罪犯洗地的行为,也就可以在此得到耳光了——你们看到了灰色里面的白没错,但这个白 拯救不了那个具有侵犯性质的黑。 罪犯有千般经历,他伤害了群体利益,就只能有罪,因为秩序是保护群体的 必须对破坏秩序做出反应。
那么一些挑剔他人的行为也一样可以得到解释,只不过证明无罪比证明有罪更难——为什么?明明是一样的思路,反过来为什么难——因为人们想看他们想相信的。
人们想相信什么?——想相信美好的事物有瑕疵,想看美好的人跌落和他们一样平凡甚至更差。
为什么人们那么有余力去体贴罪恶污浊的人,却连一丝力气都不能留给该宽容的灵魂?——因为向下施舍,会让他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成就感。
人们只会相信他们想要的事情,他们想要别人不完美。
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丑恶之处,多数人都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丑恶。 被他们挑剔的人也一样【这里就显示出他们的蠢了,明明自己也喜欢隐藏丑恶,却因为看到别人没有污点 而被不甘心占据 去掘地三尺找别人的污点来寻求心安,多此一举】。
能够宽容理解他人的,我认为并不一定是多么高尚的人,更多时候是完整认知自己的人。
因为我知道我也有什么想法,我会有什么心理,我不会在看到别人失误时 去假装圣人的唾弃他们来抬高自己, 我越了解自己,越不会做出这种虚伪又愚蠢的行为。
当一些人想要颓废 想要放弃 想要混吃等死,他们哪怕眼前全是努力的人,也只会去找到这些人偶尔的松懈和停滞,来夸大渲染成自己一生不作为的借口。
就像前几年开始,网上流行起丧文化,大家都是玩玩,真的去丧的人并不多。
我一直都知道,直到看到一个博主发微博说,怎么会有人真的学着网上去丧,你们丧了就完了 不懂吗?
一时间我以为,有些人真的太傻。可是逐渐的,我意识到,他们不傻,他们只是狡猾地找到了自己的伪装和借口。他们想偷懒很多年了,终于等到了“合理化”的时机而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基本上是正确的。
丧的人是不可能和积极的人为友的。
负能量的人也无法和正能量的人相处。
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但如果想加入自己想加入的群体,必须先成为同样的人,只靠欺骗自己,是远远不可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