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9年6月24日,周一,我比平时起床要早,因为熬红豆粥需要的时间长。粥里特地加了马蹄,取义“春风得意马蹄疾”。煎鸡蛋里特地加了午餐肉和胡萝卜碎,因为你不爱吃鸡蛋,这样看起来能好吃一点。粥你喝了,鸡蛋依然没吃,好在你爹给力,狼吞虎咽的喝粥、嚼饼、吃鸡蛋,临了dun'dundun白水下肚……拎起包包下楼套车,昂首挺胸,步履稳健,单元门被他走的像德胜门,朝阳下头顶光环。想必壮士之女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吧!
昨夜快10点了,你突然对语文发起了进攻。你爹说睡吧,你说抱佛脚呐。我心说,佛也不易,满脚丫子学渣渣,够累的。
11点多,你终于要睡了,我问你睡得着吗,你反问为什么睡不着。我说兴奋也可能导致睡不着。因为这几天我就是,之前总是睡在你前面,很久没有听到你们熟睡的气息了,均匀、安静,耳边只有电扇风叶转动的声音,和楼上空调水滴落在楼下窗户遮阳板上的哒哒声。
闹钟定了两个时段,当然是用不上,待它们响前我就关了。熬粥、晾开水、刷牙、喂鱼、浇花,蚂蚁森林的能量收了,庄园里的鸡饲料也领了,然后叫你俩起床。
一切都跟往常一样,仿佛一切又都不一样。中考是你人生第一次选择,好坏都是自己选的,所以结果得认。之前所有的顺遂都由父母给,以后所有的荆棘都靠自己斩。但是无论如何,你是我们的女儿这层血缘不会变,我们相处将近15年的感情不会断。我对你说,考场如战场,上去就不要想着下来。你犹如扮演士兵的演员,演出的时候,全情投入;谢幕回家,该干嘛干嘛。至于胜败和票房,交给大众评审团好了。
二
上午10点多,我从菜市场奔赴到校门口。乌央乌央的人和车占领了北二环辅路两侧的人行道和隔离带。校门口鲜红的条幅跟远处一群或是旗袍或是红装的家长们比起来逊色了不少。我仔细想了想,车筐里那鲜红发亮的樱桃、红的发紫的葡萄,还有粉粉嫩嫩的水蜜桃,顿时心安了不少。

校门口来了多少次记不清了,在里面开了多少回熬人的家长会也记不清了,眼看着三年时光匆匆流逝,竟然伤感了。古色古香的建筑,激情四射的教师团队,牛次拉带闪电的招牌,我已经开始怀念了。

孩子们如往常一般三五成群蜂拥而出,家长们不寻常的笑脸相迎殷情备至,场面甚是感人。

三
6月25日,周二。
经历过第一天,我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好困啊!邓小优一贯的风格“考一门凉一门”。
优:又凉了。
我:我接着。
优:这下接不住了。
我:挖地三尺也刨出来。
……
优:你准备租房吧。
……
优:十三中拜拜了。
……
没有快乐的付出,只有喜悦的收获。事到如今,只能不悲不喜。

四
2019年6月26日,周三,上午连考两门的邓小优跟同学走出校门,一起出来的还有班主任小蕊老师,等候在外的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老师今天好漂亮啊!

邓小优神经大条,遗憾瞬间被自在取代,跟同学欢声笑语的打起游戏。少年不知愁滋味,全都甩给我了。
邓小优:好不习惯啊,都没作业。
看着桌上地上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本卷子,凄凉,失落,迷茫,丝毫没有预想的解脱感。
邓小优:快带我离开这里吧!
是时候了,放下,再拿起。






五
转眼到了7月6日。
前天,也就是成绩公布那天,气温接近40度。我的心情也如着火一般。545分,电话里邓小优都要跳起来了,十三中没跑,我很满意。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报志愿。之前担心万一十三中落榜,接下来可就是位于陶然亭的十五中了。现在纠结,万一被一六一中的实验班录取,我们就必须背井离乡去陶然亭租房了!但我必须承认,此陶然亭非彼陶然亭了。
邓小优无条件拒绝三十五中,顺带不去华夏女中:“都不能谈恋爱,虽然我不谈”。报志愿的事儿全权交给我,没有“们”,邓大宝当起了甩手掌柜。
邓大宝听我念叨着想法,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一会儿“都报”,一会儿“那就不报”,一副随波逐流、万事大吉的表情。
倒是我,去十三中逛古色古香的贝勒府,去一六一参观高大上的新校区,去北师大二附窥视学霸家长的焦虑,去新东方跟陌生人进行“一对一”填报志愿服务,还顺便浏览了牛街一带租房行情。
六
7月8日
短短几天,关于报志愿的方案已经出了四版。邓小优突然提出,报文科实验班也不错!这意味着,明早将出版第五版志愿。唯一不变的,是第一志愿——四中。还不兴谁有个梦想!

七
7月12日。
昨夜一夜恍惚。准确的说,从6月21日到现在,身心俱疲。报志愿的网站于11日17时准时关闭,之后就是各种焦虑:八个志愿我填满了吗、学校专业写全了吗、最终结果提交了吗、最后也没再看一眼……
早上带邓小优去学校“双签”,一眼看到单子上的“四中”,顿时顺了一口气。
家长们都赶着上班,孩子们领完毕业证和相册就匆匆告别了。这一别,真的会有很多的“永远”:从此,南城、北城、国际班,相忘于江湖,相见于江湖!
再见了,我刚刚通过毕业照对上号的孩子们;再见了,因为孩子而聚集一堂的家长们;再见了,我发自内心尊敬的亲爱的老师们!




八
8月20日,星期二
伏天过去了,秋雨蒙蒙的早上,优优161报到了。
自从7月28日得知被161文科实验班录取后,五味杂陈。表面上恭喜贺喜闺女高第,内心对家校距离充满了焦虑。甚至后悔当初报志愿考虑不周,并且羡慕起上13中的孩子们。理智必须战胜情感,多次亲测地铁,两天连续看房,最终决定早上送,晚上约车。
孩子的背影消失在偌大的校园里,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同学,在这里,我们将经历一段注定不平凡的三年。
必须跟初中说再见了,也不得不跟“舒适地带”说再见了。放手,即是情非得已,又是早晚要面对的事情;目送,即是无奈之举,又是未来每一次分别的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