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态度和见识|读书

态度和见识|读书

作者: 三叶草的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22:02 被阅读0次
注意你的想法
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
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
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
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
因为它能改变你的命运

吴军老师说,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


最近看了吴军老师的另外两本书,《态度》和《见识》,前者是他写给女儿们的40封家书,后者是得到专栏《硅谷来信》的整理和重述,两本书的内容有部分重复,观点的论述虽有不同,但逻辑是相通的。

两本书都是花一周时间就看完了,叙述精彩又引人深思,不仅有很多珍珠,对系统性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总结了三个提升格局的观点和两个改善行为的方法分享给你。

人一旦习惯获得短期利益,境界就高不起来了,可能永远不会追求更高的境界了。

这是吴军老师和女儿聊格局时写的一句话。他发现一些读哈佛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亚裔的大学生,志向不在从政而是学医或者其他技术型工作,他觉得这浪费了进入名校的名额。从政相比技术型的工作可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如果志不在此,MIT的申请还相对容易,毕业后进入技术型的公司也更对口。

格局和境界都是比较虚无缥缈的话题,但是吴军老师用哈佛与MIT的对比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不了解哈佛和MIT,也从没想过从政可以为自己的族群谋取利益,个人成功是小利益,世界发展是大格局。有机会做大,就不要着眼于小。高手可以看到另一个维度的事情。

如果可能,要尽量争取见识更宽广的世界,如果缺少机会,起码可以读更多的书。

一个人的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

罗胖在多种场合赞誉吴军老师效率之高,吴军老师在书里做如上回应。这是另一个版本的“少即是多”。我们每个人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吴军老师所说的“西瓜”上面,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想想自己有没有掉进这样的坑:

这都是是把自己的时间贱卖的一种表现。

想起我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以前的一个同事离职后,问我要不要接私活,或者是把公司的东西偷偷的卖给他们,我当时就拒绝了。倒不是因为对方开价太低,而是我已经预计到,一旦我做了这样子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回头了,而这种事情会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麻烦,将远远高出获得的那点利益。

分清什么是西瓜什么是芝麻非常重要,这将决定你怎样分配自己的精力投入。当然,分辨西瓜和芝麻仍取决于你的见识和格局。

这里提醒两个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角度:

在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很多短期诱惑,有时候它们如此美妙,你身边的人会渐渐放弃目标,顺从诱惑。而少盯着眼前,目光长远,才能走得更远。

很多人觉得临时插进来的事情必须要做,不做就没礼貌、没面子或就亏了。我们工作的时候,总是遇到临时加进来的事情,通常我们会放下手中的事,着手处理“紧急状况”。一天忙下来,事情虽然没少做,但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却总也完不成。

不认怂、不硬杠,拨开情绪独立思考。

讲到挫折,吴军老师做了一个类比:有一个人从对面走来,突然打了你一巴掌,你有三种应对的方式:第一、捂着脸离开,第二、打回去,第三,思考这个人为什么打我?是他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然后行动。

以学生考试考砸了为例,采用第一种方式的人,“好吧,我就是学不会”,认怂。第二种呢?把试卷撕掉,老师的问题、学校的问题,反正不是我的问题。相信我们都会采用第三种方式,分析一下试卷,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试卷太难还是自己复习的不够,找到根源,修正,下次再来。

我们一生中遇到的挫折,都有这样三种应对的方式。内置一个理性分析的按钮,遇到不公平的事或者不友好的人、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就自动开启,分析一下这些事有哪些合理的地方——不仅锻炼思辨能力、提高格局,还避免了很多负面情绪导致的精力浪费。

在你的专业领域上晋升一级,不仅可以贡献多十倍的影响力,收入也常常多十倍。

仿照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郎道把物理学家分成五个层级,任何专业人士根据能力贡献,都可以这么分,吴军老师给工程师的层级划分是这样的:

这个层级的核心思想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有数量级的差别的。做五件五级的事情,花的时间可能比一件三级的事情要多,但是收益和影响只有后者的5%,因此捡西瓜的关键在于能够让自己承担高级别的任务。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对本领域的纵深多多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层级给了我们一个目标和方向,让我们更容易知道真正的西瓜是什么。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职业层级还不错,从这个模型来看,我还处在从第四个层级向第三个级层级努力的过程中,“西瓜”就是自己的产品能力。

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对抗大环境;改善思维方式、提高见识,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决定命运的方式。

《态度》的写作对象是作者的女儿,因此采用了他女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看书的时候,我女儿在旁边,她问我在看什么书,我告诉她是一个很厉害的叔叔写给女儿的信,她就要求我读上几封。小家伙只有六岁,可是听书中的故事和道理一点都不困难,其中“如何拥有抵制诱惑的能力和“成功是成功之母”两封信要求我读了好几遍,自然地联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还解释给我听。不得不承认这样子给小孩讲道理的方式高明很多。

而《见识》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到,中年朋友有时候会感觉被上下两条线框住了自己,任凭如何努力,人生有天花板;而就算是不那么拼命,好像也坏不到哪里去。一句话戳中了我的心。确实常有这种无力感,怀疑自己努力的价值:是每天卯足了力气看看自己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还是知足常乐,满足于现有的一切?

吴军老师是一个好作家,他能够根据他的读者不同,选择讲话的方式,哪一种接受度更好就采用哪一种。就沟通而言,他坚持认为得到反馈沟通才算结束,而把话说出去,沟通才刚刚开始。

我们有时候说知易行难,其实知也不易,你看到别人做到了,其实是深厚积累的结果。有的时候我们沟通效果不好,不是因为我们知道做不到,就是还没真正知道。

一本好书不仅给我们答案,还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考方式,更好的是让我们思考真正的问题。

开卷有益

相关文章

  • 态度和见识|读书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

  • 读书感悟-吴军课程

    这段时间有些松懈,没有严格的计划学习和读书。晚上的时候,主要是看吴军老师的《态度》和《见识》这两本书,收获也...

  • 见识-态度-格局

    收到吴老师给得到读者的信,读了想哭出来。想到世界上还有人关注我们的格局,只能告诉自己千万别放弃。书中对比了很多不同...

  • 《见识》与《态度》

    今天体内的好学因子出来作祟了,下午才在书店买来的《态度》到了晚上就看完了,然后大咧咧的摆在我用了半年才看完的《见识...

  • 见识与态度

    这周看了吴军老师的《见识》和《态度》两本书,分享一下看书收获。 拒绝伪工作者 关于“996.icu”的讨论已经持续...

  • 《态度》与《见识》

    吴军老师今年3月和11月分别出版的两本新书《见识》与《态度》,两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分享成长、学习、人生哲学相关,豆瓣...

  • 打卡12-D64:至少在自己的范围内要活得精彩

    笔记: 《见识》 寒窗苦读只是一种读书态度,这种态度是好的,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的竞赛,寒窗苦读...

  • 共读《见识》、《态度》、《格局》后的感悟

    有幸在小飞侠训练营和小伙伴们一起共读吴军博士的《见识》、《态度》、《格局》三部曲。从见识到态度再到格局,循序渐进由...

  • 如何写好文章

    其要有三,多读书、多见识、多练习 读书分精读和泛读。 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找到感觉。 多见识,和走万里路的意思相同。...

  • 2019-03-07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吴军博士在2018年出了2本新书,《见识》和《态度》,一时轰动。今天笔者就带着大家一起读《见识》。 缺乏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态度和见识|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od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