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洛龙区第五实验学校 王小亭
热爱孩子的单纯,热爱校园的净土,热爱充满活力艺术一样的教育事业。
——题记
“鸿”图“大”展
我在组织学生对《陋室铭》重要的文言字词进行复习时,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一个知识漏洞:“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中“鸿”的意思理解有误。
起初,我提醒学生们用红笔在课下注释中进行圈点勾画,反复记忆。可是,几天后再次提问时,大多数学生还是记不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鼓励学生们在错题本上用红笔多写几遍,学生也确实按我的要求去做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对它的印象还是模模糊糊的。
屡错屡改,屡改屡错,它竟然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
“除了死记硬背,谁有高招儿?”我将这个难题抛给学生,一颗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果不其然,有个学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记忆窍门:“鸿”是“大”的意思,单独记并不容易记住,把它放到“鸿图大展”这个词语当中就很容易记牢。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又持久。
从此,这个久治不愈的“顽疾”彻底根治。
“下巴联”与"脖子联”
给学生讲律诗相关知识的时侯,我特别强调了颔联和颈联:颌联是律诗的第二联(三、四两句),颈联是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句)。
可是在以后的运用中,还是有部分学生将二者弄混淆。
我让学生们查字典,弄清“颔”和“颈”的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中“颔”的意思是“下巴”,“颈”的意思是“脖子”。
学生们摸摸自己的下巴,又摸摸自己的脖子,开心地笑起来,他们终于找到区分颔联和颈联的“密方”了,学生们给它们取了接地气儿的外号:“下巴联”和“脖子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