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书友的文章时,文章中提到“正在逼着自己每年读50本书”,看到这里脑袋突然想到,每年荣登图书馆借阅量榜首的阅读者,是在什么魔力的驱使下使得他们雷打不动地坚持阅读。
去年年底看到市图书馆公布2018年借阅量最多的得主,那时没有多想,简单的惊叹了声“哇”,没有然后了。去年借阅量没太在意,因此特意查了本市去年借阅量最多是多少本书,可惜没找到。但是其他城市同样有爱好读书、借阅的书友存在。查了数据,某市的成人读者居首全年借书量是608册,平均两天读3本书;而少儿读书居首全年借书量是1509册,平均一天读4本书。看着借阅数据,感叹,爱读书的人,书是他的良师益友,书是他的精神食粮。
或许你在想,借书量第一,阅读量未必吧,只是单纯借书满足心中的攀比欲而已。
我想,如果能够踏出第一步,哪怕只是单纯的借书,在时间、愧疚的驱使下把借来的书拿起来读的机会也就更大了。就在中午,我随手从书桌上拿了一本《人间词话》准备阅读,那时候就在想原来预备下来的书本,在某一时刻随时想读随手一拿就可阅读,免去了找书,翻书,甚至避免了拿手机的机会。
原本想尝试来年借阅量居首的挑战,但是为了避免让自己陷入“夸大其词”的境地,因此还是选择脚踏实地,只要能够年平均读到50本书、100本书就已经是对自己过去的一个了不起的挑战。
借书、还书对于阅读同样是件有趣的事。
就借书而言,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是比较挑剔的,每次借书、买书总是要进行多方面对比、研究,就如书的作者、出版社、翻译家等等多方面查阅后才肯把书找来阅读,这个过程中也会学习到哪些作家的书值得一读,哪些出版社出版的书本在内容、质量上是用心排版,改错字,哪些作家是该出版社的常驻作者,哪些翻译家更有翻译水平,让我积攒了不少的借书、买书经验,也免去了重复性查找,研究的过程。
借书的时候从一排排书架经过,偶尔被书架上的某一本书钩去了眼球,这时总免不了要停下来翻翻看看,偶然间能发现意想不到符合心意的好书呢。
借书,当然得还书了。借来的书本有的也许没来得及翻一翻就到了还书日,借来的书本原封不动地躺在那个角落,落满了灰层,掸掸尘埃,心有愧疚地感慨,哎呀,一个一字都没看呢,就要还回去了。心里怏怏不爽,暗自较劲下次一定要把书都看了才借新的。还书的时候捧着连书名都忘了的书本去图书馆还书,羞愧之感油然而生。更丢脸的是碰到熟人,哇,这些你都看啦?真厉害,佩服、佩服。脸庞止不住惭愧之色,死要面子地应答着,嗯,呵呵,是啊,都看完了。
借书的初衷是阅读,汲取养分,获得乐趣。能够坚持阅读的人,都是热衷于读书的人、热爱生活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畅游于书的海洋里。借书不难,难得的是坚持阅读,不要成为图书的搬运工,而要争当积极的阅读者。
相信坚持阅读定能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真实存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