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悖论 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在学习时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上,用我国古语中“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就能做到。
2. 我们的研究发现,工作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截然不同。
3. 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取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
4. 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
5. 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6.“在地图上神游天地,”塞万提斯写到,“不像旅行那样要花钱,会使人疲劳,又可以忍受冷热饥饿之苦和种种不便。”
7.虽然思考偶尔能带来激动人心的发现,但这些发现与发现之间的阶段对思考者的经历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思考时,我们没有必要告诉自己正在经历一种令人兴奋的过程,而只要认识到,我们的行为是按照人类状况对我们的要求、认真地理智地并且是自律地进行的就已足够。
8.在人类所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是最具哲学意味的一种味道了。苦是人生之逆境,苦是慢慢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唯恐不及。然而,苦的复杂性正在于此:在某些时候,苦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有些时候人们却嗜苦如命—人类从苦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饮料,全是“苦水”:咖啡是苦的,可可是苦的,位居世界饮品之冠的茶,也是苦的。这实在是一个难解之谜。
9.其实“拥有”秘密是成年的一个标志,孩子要长大成人,必然要进入一个拥有秘密的世界,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于是,他们的生活变得神秘兮兮,好像每个人都守着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秘密。
10.任何一个角落里都会有黑暗,但这个黑暗地方一定不全是黑暗。黑暗是因为有光明的对比。最黑暗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那种人性的微小的善意,都散发出一些微弱的光芒。这点微弱的光芒照亮了这个民族的未来,而不是任何别的。不是我们每天能够听到见到的这种大而无当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