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作家启发你对文字的力量,让你感觉到文字的美好和力量。
看到这标题,愣了半天.
阅读需要谁启蒙吗?
我的启蒙作家又是谁?
我想了好久,从小就喜欢去看书,没有谁刺激我,启蒙我看书呀?
但是一说到感觉文字的力量时,我搜索一圈,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人是他——刘墉。
那会,我正读初中。
喜欢他的文字,
是因为它有理性,有条理,有逻辑,有能量。
我记得,当我看这些文章时,眼前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向往,文字非常简练,没有任何花哨的词语,我理解起来觉得轻松,欢快。就像一位智者,长者面对面和你交流。
在这样的文字启蒙下,他陪伴我的初中时代,也让我形成了自己的看书风格。
理性的,工具型的,还有启发式的文章,是我最爱的。
或许《伊索寓言》,也是启蒙的那一位。
这是小学班主任在我六年级送我的生日礼物,我最喜欢其中一个故事。
那个故事说如何把让对方把衣服脱下来。(我吓坏了吗?哈哈)
情节是,风和太阳打赌着谁能把行走中的路人,让他脱下衣服。
一开始那个冷风把人一吹,那个人冷飕飕的抖了抖,把身子包裹得更加紧了,而太阳一出来,这个人主动的把衣服给脱了。
这个故事是我的启发是:当你用温暖去给别人时,别人才会主动打开心扉,用冷风相对刺,人家只会越来越逃离和封闭。
只是那时我还小,并没有感觉到文字的力量,只是想这故事中启发了什么?说了什么道理。觉得这是故事的力量。现在想想,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启蒙。
《伊索寓言》我把它当个故事来看,而刘墉的超越自我,我把它当做燃烧思想,亮点自我的冲击。
近几年,我很少看作家的书籍,更多是看工具和思考类型的书。作家的寂寞和背后的付出,不是常人能体会的。
他们的那份坚持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加多的是一种信念力量去做。
在我心中。每个时代作家有他自己的使命,文字的传达,才有了经典和历史的沉淀。
而文字就是作家的一把刀,它可以是尖刀,比如鲁迅,用来杀敌,它也可以是手术刀,比如鲁迅,救人一命,唤醒国人思想。
你想用什么样的刀就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心去对待文字。文字如刀,字字入心。这是我对文字最大的体会和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