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学习
在生活中,有一群学习焦虑的人。他们看似非常用功好学,但成效很少。当看到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时,从而产生了失望和焦虑。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凡事付出后效果不佳的行动,都是过程或方法存在问题的。
在当下的环境中,学习了而收获不大,很大可能是一种假学习。
何为假学习?就是你学到的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化的构建。
一、碎片化的习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随之产生。当我们在休息放松时,会时不时的拿起手机,刷起短视频。在不知不觉间,大把大把时间就流逝了。虽然有些是知识传播类的,但每个视频的长度都只有2、3分钟,知识的容量非常有限。
有有一种是,听或看讲书视频,“五分钟十分钟读懂一本名著”等,看似看了很多书,其实能吸收的却少的可怜。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学习,希望在短时间就能看完一本书、学会某一项技能、学习某一门课程等。
然而,学习和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会有成效的事业。
二、碎片化学习不良后果
当我们习惯了刷短视频进行学习时,对我们真正的学习危害是巨大的。
人的天性都是趋易避难的。当我们要认真看完一本书时,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在短视频在几分钟,看似就能给你讲清楚。这两者的难易程度相对比,显而易见。
当我们长时间习惯于刷短视频后,在大脑就会形成惯性,每次的集中时间也习惯于在几分钟。这样当我们拿起书本看书,或开始长时间段的学习时,大脑就很难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极大破坏我们长时间持续学习的能力。
另外,通过短视频收获的那些知识,都是从某些知识体系中截取出来的一个或几个小点。在我们在没有系统化学习的基础上,是很难继续自我的知识构建的。或者,在这些零散知识构建的体系,是不完备和完整的。
当我们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也很难形成系统化的思维,从而影响我们的深度思考。
三、我们如何改变
有意识的改变。当我们意识到碎片化学习的不足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去改变。我们要减少使用手机刷短视频的时间,减少通过短视频去学习和看书的时间。
建立长时间聚焦的习惯。培养自己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制定计划完整的去读完一本书、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完整的学完一门课程。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扎实的学习,提高长时间聚焦的能力,提高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培养输出的习惯。在我们看完一本书或学习完一门课程后,要想办法输出,转化成自己的作品。看完一本书,可以写出一片阅读札记和读后感,还可以跟着书提到的方法,在工作实践中去运用。当学习到一个办公技能,可以直接在工作中去提高效率。
学习后输出的过程,也是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的过程。
四、做好学习规划
想清楚,近段时间你自己最想学习的内容或必须完成的学习是什么。把这些列出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不要想着在短时间,同时完成多想长任务和多技能。
要把想的这些目标,分解到不同的时间段,分步实施。












网友评论